青山如黛,大道如虹。
初秋时节,穿行闽东大地,从山区到沿海、从乡镇到农村,一条条“畅、洁、美、安”的“四好农村路”四通八达,串起绿水青山,风景如画,也串起了一个个“出行梦”“致富梦”“发展梦”,希冀万千。
路通,景美、业兴。曾经的闽东,“公路绕山边,铁路沾点边,坐车老是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踏遍闽东山水,指出当时经济之所以不发达,交通落后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摆脱贫困》书中,他着眼当时闽东实际,要求“交通要抓好现有公路路面改造、修通县际断头路,开发乡村公路”。离开闽东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交通发展,心系农村公路建设,并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四好农村路”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近年来,宁德一以贯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建设交通强国的“先手棋”,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闯出了“机制优、公路美、产业旺、乡村兴”的新路子,串联绿水青山、奔向“金山银山”,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作出了交通贡献。
高位谋篇,匠心筑路
新路弯弯,名村出山。7月初,福鼎佳阳乡至周山村公路完成路面沥青铺设,投入使用,原本坑洼的水泥路经改造提升,“变身”为平坦宽阔的柏油大道,跃出山门连山海。
这条路是福鼎“交通+旅游”四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全长5.97公里、宽6.5米,并预留绿化带。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周山、佳山、上庵等周边行政村余名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为促进畲乡旅游产业发展、茶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历年来,宁德市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先行工程”,纳入交通运输发展总体布局考虑,高位部署推进。市委连续7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连续9年将其列入工作报告作出部署,每年确定攻坚重点,坚持工作安排、资金保障、措施落实“三个优先”,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县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交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探索出“政府补助+社会资本+乡贤基金+群众捐资”的“3+”模式,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如屏南县推行“工料法”,实现农村公路建设流程缩减、成本下降;霞浦县以“投资人+EPC”“投资+施工总承包”等模式,筹融资约10亿元。在建设中,宁德市以少数民族贫困村、老区基点村为重点,实施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推进路网提档升级。
柘荣致力构建内捷外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柘荣县融媒体中心/图
匠心筑路,连通山海。目前,宁德市已累计投入68.46亿元,提级改造建成农村公路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79.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施县乡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公里,改造危桥座。
创新机制,守护通途
日前,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15个农村公路“路长制”典型案例公示,福安市榜上有名,为福建唯一入选案例。
路通了,如何管护?宁德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推行“路长制”,按照“分级管理、层次处置、分级考核”原则,在年完成全市9个县(市、区)、个乡镇、个行政村三级路长体系建设,并设立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基本建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路长管理模式。其中,福安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纳入“路长制”范围,创新实行“五道五长”共管模式,打好“政府主导+多线发力+精专养护”组合拳,有力强化了普通公路全领域治理。
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全市推广道路养护“四新技术”,采用无人机监测、水下机器人、新型超声波发射传感以及双带远红外热成像等先进检测技术,确保运行监管科学化;应用APP手持终端,做到养护人员管理、事件处置、指令下达、应急管理、信息记录“一张图”。年,全市农村公路路面性能指数(PQI)85.13,全省第三。
福安坂中乡席国胜摄
改革攻坚,激发活力。宁德市着力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将公路养护机构人员及运行经费列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从根本上扭转公路“没钱养”的被动局面。“公司化”“集约化”双规并行,在古田县、霞浦县开展乡道委托公路管理机构管养试点。福鼎市将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养护工程一并打包公开招标。福安市实行“一镇一包”。全市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实现“以丰补歉,无灾救助有灾”。
同时,宁德市还不断健全完善专管员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市招募名乡村道专管员,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推行“路掌通”APP,以“路长+专管员”“线上+线下”模式,建立“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路域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力织密基层管理网络,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管护率达%。
霞浦县“四好农村路”积石至闾峡段
大道通天,幸福变迁
从寿宁县城出发,行驶在平整宽敞的二级公路上,40分钟左右便抵达下党村。而在10年前,这趟40多公里的行程,则要蜿蜒颠簸上近3个小时。
近几年,下党出行之路不断建设完善。其中,由福建建工集团承建的省道S线一期寿宁下党至尤溪段公路建成通车,二期寿宁尤溪至周宁界段及下党至闽浙界段公路开工建设,为下党打开了一条条发展大通道。
曾经,因路而贫;如今,因路而兴。从茶叶、食用菌到金线莲,从餐饮、民宿到文创,青山绿水间的生态旅游之路越走越宽敞,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纵五线(G)洋上至汶洋公路古田发布/图
大道通天,幸福变迁,这样的故事在宁德不胜枚举。
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中,宁德市——
1
以路促产,打造了农村产业发展之路
秉承“交通围着产业转、产业依托交通兴”的理念,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建制村级物流节点个、覆盖率92.3%,基本形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服务网络,催生乡村产业面貌“蝶变”,闽东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与年相比,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54%;农村地区快递业务投递量.9万件、增长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8%。
2
以路兴村,打造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推动农村公路与宁德特有的山海川岛风光、民族风情有机融合,全方位打造文旅生态示范公路公里,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客运线路覆盖率%。农耕文化、茶乡休闲、红色研学、山海行摄、生态康养等旅游线路串联山海,“路在林中展、溪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公路生态景观之路基本形成。与年相比,年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人数.91万人次、增长%,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8.26亿元、增长%。
3
以路带城,打造了高质量发展宁德窗口
全市先后创建国、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客货邮融合样板县4个、客货邮融合线路16条,入选省级“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等多项试点。“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展示宁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令人瞩目。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王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