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获悉,环山路改建工程交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作为近年来我市重大工程项目,该工程对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汽车行驶在环山路。本报记者杨正摄
该工程是经区、环翠区和高新区间重要的出行通道,也是连接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威海北站和威海站的便捷公路,建设路线全长22.公里,从年6月开工至年6月底完工,历时36个月。作为全省国省道改建工程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桥隧比例最高的项目,除了路面建设外,还兴建多处隧道、桥涵、交通安全设施、机电、房建工程。
整个工程有多处亮点,在规划方面充分利用环山快速路北侧走廊带,并在柳沟、望岛两处预留互通立交建设条件,节约占地面积,提升城市网络功能。在快速通行方面,项目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全线除沈阳路交叉口外,沿线无交通信号灯,同时采用立交型道路接入方式,减少拥堵交织点,全路段只需20分钟即可。项目充分利用原有老路线位并结合沿线旅游景点分布,同时大力提升改造沿线绿化,实施“路、景、产”融合发展,将高新区、市区和经区连成一片,打造道路沿线旅游产业带。低标号高劲度沥青和环保波形梁护栏等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工程设置了LED背光源半透式主动发光标志,提高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的视认距离和在不良天气下的可视效果。全线设有完善的监控及应急救援措施,包括能在微光条件下显示清晰图像的星光级摄像头、三波长的火焰探测器,各种道路监控数据会及时传输至桥隧管理站监控中心,提示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环山路改建工程交工验收。本报记者姚威摄
“交工验收,标志着项目从工程建设阶段转入日常运营养护阶段,环山路的交工使用,将极大缓解市区交通,提升市民出行效率。”项目办负责人介绍,交警部门将上路执法,路政、绿化等部门也将开展相关运营维护工作,完善环山路沿线的配套设施。
美丽的环山路展露迷人新颜。本报记者姚威摄
环山路建设实现多个威海“首次”
环山路改建工程目前是近年来威海市建设的施工地理环境、施工技术和征迁环境最复杂的一项公路工程。
项目办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中紧跟先进地市经验,不断提高公路建设技术水平,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应用。为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施工安全、规范施工环保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威海公路建设的多个首次。
在路面施工中,采用振动搅拌技术进行基层施工,路面施工实施“互联网+公路”模式,首次引进沥青路面施工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统,确保路面工程施工质量。
首次采用低标号高劲度沥青,较普通沥青具有更高的劲度及抗车辙能力,可以减少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变形,提高路面抗高温变形能力,改善路面的疲劳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首次在威海地区应用沥青胶砂结构形式,主要起防水、调平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水泥混凝土桥面平整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混凝土桥面与沥青路面结合能力。
在威海首次采用了钢混叠合梁的技术,由于钢箱梁采用工厂标准化加工,分段预制现场拼装的方法,工厂生产与现场下部结构同步进行,且钢箱梁不用支设模板搭设支架,不用绑扎钢筋,施工进度较快,施工噪声及环境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