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作业指导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第一条防水工程作业指导
一、防水混凝土
(一)防水混凝土适用于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地下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和《混凝土结耐久性设计规范》GB的的关规定。
(二)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mm~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mm)
要求坍落度 允许偏差
≤40 ±10
50~90 ±15
≥ ±20
(三)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四)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频率和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的有关规定。
2.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的有关规定。
3.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的有关规定。
(五)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浇筑混凝土每m3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2.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的有关规定。
(六)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等技术措施。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七)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八)主控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九)一般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5.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mm,其允许偏差应为+8mm、-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5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防水砂浆
(一)主控项目:
1.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防水砂浆的粘结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砂浆粘结强度、抗渗性能检测报告。
3.水泥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二)一般项目
1.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
检验方法:用针测法检查。
4.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5mm。
检查方法: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三、卷材防水层
(一)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
(二)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均应与铺贴的卷材相匹配。
(三)在进场材料检验的同时,防水卷材接缝粘结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附录D执行。
(四)铺贴防水卷材前,清扫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五)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mm。
(六)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表中的要求。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
卷材品种 搭接宽度(mm)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80
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60(胶粘剂/胶结带)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60/80(单面焊/双面焊)
(胶结剂)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粘结料)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70/80(自粘胶/胶结带)
(七)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得露底,不堆积;
2.根据胶粘剂的性能,应控制胶结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3.铺贴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结牢固;
4.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5.卷材接缝部位应采用专用粘结剂或胶结带满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八)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加热不足或烧穿卷材;
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粘结牢固;
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4.卷材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料,并粘结牢固,封闭严密。
(九)自粘法铺巾卷材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贴卷材时,应将有黏性的一面朝向主体结构;
2.外墙、顶板铺贴时,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粘结牢固;
3.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4.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5.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采用热风适当加热,然后铺贴卷材。
(十)卷材接缝采用焊接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前卷材应铺放平整,搭接尺寸准确,焊接缝的结合面应清扫干净;
2.焊接前应先焊长边搭接缝,后焊短边搭接缝;
3.控制热风加热温度和时间,焊接处不得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
4.焊接时不得损害非焊接部位的卷材。
(十一)铺贴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
2.卷材与基层粘贴应采用满粘法,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刮涂粘结料应均匀,不得露底、堆积、流淌;
3.固化后的粘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
4.卷材接缝部位应挤出粘结料,接缝表面处应刮1.3mm厚50mm宽聚合物水泥粘结料封边;
5.聚合物水泥粘结料固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进行后续作业。
(十二)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宜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宜单层铺设;
2.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水;
3.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结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
4.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内,每隔mm~mm应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
5.浇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损伤防水层。
(十三)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机械回填时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时不宜小于50mm;
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侧墙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
(十四)卷材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检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十五)主控项目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十六)一般项目
1.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贴或焊接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扭曲、皱折、翘边和起泡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立面卷材接槎的搭接宽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mm,且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细部构造做法
四、施工缝
(一)主控项目
1.施工缝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预埋注浆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施工缝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一般项目
1.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mm的墙体上。拱、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和墙交接处以下mm~mm处;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mm~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中埋式止水带及外贴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遇水膨胀止水带应具有缓膨胀性能;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埋凹槽内;止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遇水膨胀止水胶应采用专用注胶器挤出粘结在施工缝表面,并做到连续、均匀、饱满、无气泡和孔洞,挤出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止水胶挤出成型后,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预埋式注浆管应设置在施工缝断面中部,注浆管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并固定牢靠,固定间距宜为mm~mm;注浆导管与注浆管的连接应牢固、严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应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导管的末端应临时封堵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五、变形缝
(一)主控项目:
1.变形缝用止水带、填缝材料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变形缝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应重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一般项目
1.中埋式止水带的接缝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接,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中埋式止水带在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顶板、底板内止水带应安装成盆状,并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外贴式止水带在变形缝与施工缝相交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外贴式止水带在变形缝转角部位宜采用直角配件。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靠,并与固定止水带的基层密贴,不得出现空鼓、翘边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安设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止水带所需配件应一次配齐,转角处应做成坡角,并增加紧固件的数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嵌填密封材料的缝内两侧基面应平整、洁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嵌缝底部应设置背衬材料;密封材料嵌填应严密、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变形缝处表面粘贴卷材功涂刷涂料前,应在缝上设置隔离层和加强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六、后浇带
(一)主控项目
1.后浇带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预埋注浆管、外贴式止水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3.后浇带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限制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检测报告。
(二)一般项目
1.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采取保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后浇带两侧的接缝表面应先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七、穿墙管
(一)主控项目:
1.穿墙管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穿墙管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一般项目
1.固定式穿墙管应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并作好防腐处理;穿墙管应在主体结构迎水面预留凹槽,槽内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套管式穿墙管的套管与止水环及翼环应连续满焊,并作好防腐处理;套管内表面应清理干净,穿墙管与套管之间应用密封材料和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处理,并采用法兰盘及螺栓进行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穿墙盒的封口钢板与混凝土结构墙上预埋的角钢应焊平,并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注入改性沥青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封填后将浇注孔口用钢板焊接封闭。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当主体结构迎水面有柔性防水层时,防水层与穿墙管连接处应增设加强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八、埋设件
(一)主控项目
1.埋设件用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埋设件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3.埋设件应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埋设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手扳检查。
4.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少于mm;当混凝土厚度小于mm时,应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结构迎水面的埋设件周围应预留凹槽,凹槽内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留下的凹槽应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抺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预留孔、槽内的防水层应与主体防水层保持连续。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九、预留通道接头
(一)主控项目:
1.预留通道接头用中埋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预埋注浆管、密封材料和可卸式止水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预留通道接头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与变形缝的中心线应重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一般项目
1.预留通道先浇筑混凝土结构、中埋式止水带和预埋件应及时保护,预埋件应进行防銹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1.8条的规定;遇水膨胀止水胶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1.9条的规定;预埋注浆管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1.10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用膨胀螺栓固定可卸式止水带时,止水带与紧固件压块以及止水带与基面之间应结合紧密。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时,应选用不銹钢材料或进行防腐剂锈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预留通道接头外部应设保护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九、桩头
(一)主控项目
1.桩头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桩头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桩头混凝土应密实,如发现渗漏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一般项目
1.桩头顶面和侧面祼露处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延伸至结构底板垫层mm处;桩头周围mm范围内应抺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结构底板防水层应做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上并延伸至桩头侧壁,其与桩头侧壁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桩头的受力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1.8条的规定;遇水膨胀止水胶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1.9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十、孔口
(一)主控项目:
1.孔口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孔口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3.人员出入口应高出地面不应小于mm;汽车出入口设置明沟排水时,其高出地面宜为m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窗井的墙体和底板应作防水处理,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窗井下部的墙体和底板应做防水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地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窗井应与主体结构连成整体,其防水层也应连成整体,并应在窗井内设置集水井。窗台下部的墙体和底板应做防水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窗井内的底板应低于窗下缘mm。窗井墙高出室外地面不得小于mm;窗井外地面应做散水,散水与墙面间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密封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十一、坑、池
(一)主控项目
1.坑、池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坑、池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坑、池、储水库内部防水层完成后,应进行蓄水试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蓄水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4.坑、池、储水库宜采用防水混凝土整体浇筑,混凝土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坑、池底板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少于mm;当底板的厚度小于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措施,并应使防水层保持连续。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坑、池施工完后,应及时遮盖和防止杂物堵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十条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卷材开裂
(一)现象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冷贴法铺贴工艺,在施工后卷材屋面易产生无规则、分散状多裂缝并引起渗漏。
(二)原因分析
1.卷材材性较差。近几年来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用较多,但是有些厂家生产的新型防水卷材达不到有关质量标准,其中突出的是热老化保持率和加热伸缩量。前者说明卷材的耐老化性能差;而加热伸缩量过大,则会引起的拉应力,对卷材开裂也有一定影响。
2.设计构造考虑不周。如使用外漏单层(无保护层)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因其耐刺性差,更易出现卷材开裂现象。
3.保温屋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因基层刚度不够,屋面出现开裂的机会就多。
4.与施工工艺有关。凡采用满贴法铺贴的卷材,屋面容易出现开裂。而采用条贴法、点贴法铺贴的卷材,则情况要好的多。
5.成品保护差。如有屋面在卷材铺贴后还要安装设备,由于未采取保护措施,因而开裂损坏现象较多。
(三)防治措施
1.使用合格产品。除需索取出厂合格证以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抽查与检测,如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应坚决剔除不用。
2.改进设计构造。应根据屋面防水等级与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屋面构造设计,并宜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层上加设保护层。
3.在保护层上推荐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找平层。
4.改进卷材铺贴工艺。由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抗变形能力强等特性,所以次卷材在铺贴时,宜采用条贴法或点贴法;如其上有刚性保护层时,则可采用空铺法。但此时必须确保卷材搭接的宽度,并做到黏结牢固,封固严密,不张口、不开缝。
(四)治理方法
1.对有规则裂缝,应先清除缝内杂物及裂缝两侧的浮灰并喷涂基层处理剂,然后在裂缝内嵌填密封材料,封上单边点贴宽度不小于mm卷材隔离层,面层应用宽度大于mm的卷材粘贴覆盖(在隔离层处应空铺),且与原防水层的有效黏结宽度不小于mm。外露边缘粘牢封平最后进行防水层的保护施工。
2.无规则裂缝的位置、形状、长度各不相同,宜沿裂缝铺贴宽度不小于mm的卷材,或涂刷带有脂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厚度宜为1.5mm。治理前,应先将裂缝处杂物及面层浮灰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在按上述方法满贴或满涂,贴实封严。
3.对于大面积裂缝,可满涂聚合物水泥涂料(俗称JS复合涂料),厚度为2mm。
二、防水卷材起鼓、褶皱缺陷
(一)现象
1.人工涂基层胶均匀程度不好,有薄有厚,在相同晾置时间下,胶膜后的地方,胶中溶剂挥发不尽,卷材贴合后,溶剂挥发卷材出现气泡。防水卷材产生空鼓、褶皱缺陷,会使卷材受力不均匀,在缺陷部位极易造成防水层损伤,而引起防水层局部失效。
(二)原因分析
1.基层不干燥,气体排除不彻底。
2.基层处理剂、基层胶粘剂、卷材接缝胶粘剂的失效。
3.卷材粘结不牢,压的不实、不顺平。
4.夏季采用点粘法施工,没有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三)防治措施
1.提高人工操作技术,将胶粘度制均匀,涂刷均匀,一定达到指干方可贴合。
2.卷材贴合后,排出空气之后,用回丝仔细推平压实。
3.卷材接缝处,重复涂胶,也容易造成接缝处气泡空鼓,应在接缝处,采用分时间段间隔操作。同时,接头不宜粘合太早,以使气泡排出。
4.施工前现场检测基层的含水率,确保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
5.加强进场材料的验收和复检。
6.严格现场交底、规范涂胶方式方法、使涂胶均匀、卷材平铺压实。
7.及时掌握施工时天气变化情况及环境温度,施工完的卷材验收后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四)治理方法
1.当卷材防水层局部起鼓时,应用针孔眼抽出空气(或溶剂),然后将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并把已经割破的卷材周围仔细磨平,最后再铺贴比损伤部位外径大mm以上的卷材。
三、卷材接缝粘结或焊接不牢缺陷
(一)现象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冷粘法或焊接法铺贴时,因粘结或焊接不牢,会使卷材接缝位置产生剥离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搭接位置的接合面未清理干净,未采用与卷材配套的专用胶粘剂。
2.未根据专用胶粘剂性能控制胶粘剂涂刷与粘合间隔时间。
3.卷材搭接部位采用胶粘带时,未刷基层处理剂。
4.焊接缝的结合面未清理干净,控制热风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好,焊接分出现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
(三)防治措施
1.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大面铺贴后,应将搭接部位的粘合面清理干净,并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专用胶粘剂,在搭接缝粘合面上涂刷均匀,不漏底,不堆积。根据专用胶粘剂性能,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粘合间隔时间,并排除缝间空气,用辊压粘贴牢固。
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搭接部位采用胶粘带时,粘合面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可涂刷与卷材及胶粘带材性相容的基层处理剂,撕去胶粘带隔离纸时应及时粘合上层材料,并辊压粘牢。低温施工时,宜采用热风机加热,使其粘贴牢固,封闭严密。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搭接部位采用焊接时,焊接缝结合面应用溶剂擦洗干净,焊接时应控制热风加热温度和时间,焊接缝不得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
4.搭接缝口应用材料相融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
四、粘贴不牢
(一)现象
卷材与基层或卷材层之间粘贴不牢、脱开、褶皱。
(二)原因分析
基层处理不当,卷材铺贴方法不当,滚压不充分造成黏结不牢。
(三)防治措施
1.由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延伸率较大,因此在铺贴卷材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这与沥青防水卷材有显著区别),否则在胶粘剂固化过程中,会使卷材与基层脱开(剥离),或在局部形成褶皱。
2.应在事先按弹线位置进行试铺,而在正式铺贴时,铺毡工人推进时用力要均匀一致,让卷材自然展平,与基层表面紧贴铺牢为原则。
3.每当铺完一幅卷材后,应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柄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沿卷材横向用力的顺次滚压,以便彻底排除卷材与基层之间的残留空气。在排除空气后,平面部位用外包橡胶的铁辊(重约30kg),垂直部位用手辊,转角部位用扁平辊进行滚压,以提高初期的粘结力和紧密性。
4.卷材铺贴好压实后,应将搭接部位的黏合面清除干净,并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专用胶粘剂,在搭接缝黏合面上涂刷均匀,使其做到不露底、不堆积。根据专用胶粘剂的搭接缝口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五、卷材施工后破损
(一)现象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后出现机械性损伤。
(二)原因分析
1.基层内混入杂物,施工中用脚踩踏时即可损伤卷材。
2.卷材铺贴后,作其他工程时对已完工的防水层保护不好。
3.剪刀、棍子、容器等施工物具不慎坠落。
4.卷材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或机械固定法时,强风将屋面周边的卷材刮起。
(三)防治措施
1.由于卷材较薄容易损伤,因此铺贴卷材防水层应在有关工序全部结束后进行。如有关工序必须与防水层交叉施工时,则应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护层,即在施工人员严格监督下,采用胶合板、橡胶毡垫等隔离材料予以保护。
2.一旦发现卷材局部损伤时,应及时对损伤部位进行修补。
3.卷材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条粘法或机械固定法时,屋面周边mm范围内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或适当增加固定件数量。
六、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不当缺陷
(一)现象
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包括:天沟、檐沟、泛水、水落口、檐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部位的处理。细部构件断面的变化和屋面的变形常会产生裂缝,防水构造处理不当,极易在此部位发生防水层断裂,使自由水穿透防水层,导致产生渗漏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是没有按要求采取加强措施,导致防水层发生断裂。
2.是细部构造收头不严密。
(三)防治措施
1.对细部构造的处理进行严格的交底。
2.细部构造防水的处理选用用经验丰富的工人操作。
3.加强细部构造处的检查频度。
七、卷材泛水立面脱落
(一)现象
卷材泛水立面脱落将直接导致防水层失去防水作用,引起屋面的渗漏。
(二)原因分析
1.粘剂失效。
2.立面卷材黏贴不牢。
3.收头出固定不牢。
(三)防治措施
1.加强进场材料的验收和复检,选用合格、有效的材料。
2.严格现场交底,使立面卷材粘剂涂抹均匀、卷材平铺压实。
3.对立面收头的固定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有效的固定,个别情况增加固定点。
4.每当铺完一幅卷材后,应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柄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沿卷材横向用力的顺次滚压,以便彻底排除卷材与基层之间的残留空气。在排除空气后,平面部位用外包橡胶的铁辊(重约30kg),垂直部位用手辊,转角部位用扁平辊进行滚压,以提高初期的粘结力和紧密性。
5.卷材铺贴好压实后,应将搭接部位的黏合面清除干净,并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专用胶粘剂,在搭接缝黏合面上涂刷均匀,使其做到不露底、不堆积。根据专用胶粘剂的搭接缝口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八、混凝土结构缺陷渗漏
(一)现象
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渗水。
(二)原因分析
1.配合比不准,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入模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2.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实或漏振,跑模漏浆等。
(三)防治措施
1.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振捣密实。
2.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模”。
九、混凝土施工缝渗漏
(一)现象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发生渗水。
(二)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
2.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
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
(三)防治措施
1.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
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3.防水混凝土在确定钢筋布置位置和墙体厚度时,应考虑方便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4.地下混凝土工程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应避免留设施工缝,如不可避免应按要求预埋止水钢板;底板与墙交接处,施工缝应留在离底板上表面m以上的墙上,并按要求预埋止水钢板;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清除垃圾、凿除浮浆和松散颗粒并湿润,浇筑混凝土时先铺50mm砂浆结合层,并加强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十、混凝土裂缝渗漏
(一)现象
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
(二)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可由于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
(三)防治措施
1.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2.对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
3.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诸多不利因素,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并合理设置变形缝,以适应结构变形。
十一、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一)现象
沿预埋件周边产生渗漏水,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
(二)原因分析
1.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2.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
3.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
4.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疪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
(三)防治措施
1.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
2.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
3.地下室的管线应尽量设计在地下水位以上。
4.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
十二、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渗漏
(一)现象
后浇带完工后有的在两侧接合部位产生渗水。
(二)原因分析
1.混凝土地板和墙体后浇带两侧未做企口带或没有安装金属止水带。
2.两侧支模困难,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混凝土酥松。
3.钢筋锈蚀,底板逢内灰渣积聚,施工前没有彻底除锈、清渣、排水,旧混凝土未凿毛,铺浆后即浇筑混凝土。
4.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等级没有提高,微膨胀剂掺量少,混凝土塌落度控制不严,振捣不细致,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
5.养护未及时覆盖,浇水次数少,养护周期没有到达规定时间就提早拆模。
6.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时间,伸缩还未达到稳定,就进行浇筑砼,造成后浇带的设置作用不大,因伸缩不均匀而发生裂缝导致底板后浇带处渗漏。
7.后浇带浇筑前杂质未清理彻底导致后浇带渗漏。
8.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模架搭设不规范,过早拆除或拆除后未及时进行回顶,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两侧不均匀沉降或错台,导致顶板渗漏。
9.地下室侧墙施工缝止水钢板焊接质量差,施工缝新老混凝土出现冷缝,导致渗漏。
(三)防治措施
1.后浇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构造详图施工。
2.后浇带两侧宜用木模封模,尽量减少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3.后浇带施工前应做好混凝土凿毛处理,缝面应清理干净。
4.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砼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5.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6.地下室后浇带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时,后浇带两侧做好侧模封堵,防止混凝土进入后浇带。
7.按要求搭设后浇带回顶架体,架体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沉降一致。
8.严格控制止水钢板焊接质量,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接缝处混凝土面浮浆、疏松混凝土剔除,毛化处理,表面刷素浆一道。
十三、桩头渗漏
(一)现象
地下水从底板防水层与桩头连接处或从桩不密实处渗入底板,形成渗漏。
(二)原因分析
1.桩的受力钢筋深入到地板内部,形成渗漏通道。
2.桩头的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不符合设计要求。
(三)防治措施
1.桩头的受力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2.桩顶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应清洗干净;桩头顶面和侧面祼露处应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延伸至结构底板垫层mm处;桩头周围mm范围内应抺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结构底板防水层应做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过渡层上并延伸至桩头侧壁,其与桩头侧壁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十四、屋面细部构造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檐口渗漏
1.现象
檐口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檐口是雨水冲刷最严重的部位,卷材、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处理不好,防水层容易被大风掀起而造成渗漏。
(2)无组织排水檐口部位,卷材采取空铺法、点铺法、条铺法工艺,使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而造成渗漏。
(3)檐口下端未做滴水处理,使雨水沿檐口下端直接流向外墙而造成污染。
3.防治措施
(1)卷材防水层屋面檐口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2)涂膜防水层屋面檐口的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3)从防水层收头向外的檐口上端,外檐至檐口下部,均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铺抹,檐口下部应同时做鹰嘴和滴水槽。
(二)檐沟和天沟渗漏
1.现象
檐沟和天沟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檐沟和天沟是屋面雨水汇集之处,若檐沟和天沟与屋面交接处未增设附加层,就有可能导致屋面渗漏。
(2)檐沟防水层收头处理不好,防水层容易被大风掀起造成渗漏。
(3)高低跨内排水天沟与立墙交接处,未采取能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而造成的渗漏。
(4)檐沟外侧下部未做滴水处理,使得沟内雨水沿檐沟下部流向外墙而造成污染。
3.防治措施
(1)檐沟和天沟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深入屋面宽度不应小于mm;屋面不设保温层时,檐沟和天沟深入屋面的附加层在转角处应空铺,空铺宽度宜为mm。
(2)檐沟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3)从防水层收头向外的檐沟顶部至檐沟下部,均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铺抹,檐沟下端应做鹰嘴和滴水槽。
(4)当檐沟外侧板高于屋面结构板时,为了防止雨水口堵塞造成沟内积水漫进屋面,应在檐沟两端设置溢水口。
(三)女儿墙和山墙渗漏
1.现象
女儿墙和山墙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女儿墙和山墙压顶的防水处理不当,雨水会从压顶进入墙体裂缝,并顺缝从防水层进入室内。
(2)女儿墙和山墙与屋面交接处未增设附加层。
(3)女儿墙和山墙的泛水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4)防水层收头处理不当,防水层容易被大风掀起造成渗漏。
3.防治措施
(1)女儿墙和山墙压顶可采用混凝土或金属制品;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测下端应做滴水处理。
(2)女儿墙和山墙与屋面交接处防水层下面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与里面宽度均不应小于mm。
(3)女儿墙和山墙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mm。
(4)低女儿墙泛水处的卷材防水层可直接铺贴或涂刷至压顶下,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高女儿墙的卷材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mm,泛水上部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5)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表面,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涂刷浅色涂料保护。
(四)水落口渗漏
1.现象
水落口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水落口未牢固的固定在承重结构上,水落口产生的松动会使落水口与混凝土交接处的防水设防破坏,产生渗漏现象。
(2)水落口的埋设标高不正确,造成水落口高出沟底及屋面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水落口周围长期积水。
(3)水落口是受雨水冲刷最严重的部位,如水落口周围未增设附加层,或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防水处理不当,均会造成渗漏。
3.防治措施
(1)水落口宜采用塑料或金属制品,水落口与结构板之间应用C20细石混凝土灌缝严实。当水落口采用金属制品时,所有零件均应做防锈处理。
(2)水落口必须设在沟底最低处,水落口的埋设标高应根据附加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确定。
(3)水落口周围mm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并在防水层下面增设涂膜附加层。
(4)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粘结牢固。
(五)变形缝渗漏
1.现象
变形缝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变形缝处的泛水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未增设附加层。
(3)防水层收头处理不当,防水层容易被大风掀起造成渗漏。
(4)变形缝防水构造不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形能力。
3.防治措施
(1)变形缝泛水墙的高度不应小于mm,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变形缝处的防水层下面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与里面宽度均不应小于mm。
(2)等高变形缝的缝内宜填充不燃保温材料,防水层铺贴或涂刷至墙顶,然后上部用卷材封盖,封盖的卷材与防水层粘牢,中间应今年下垂在缝中,并在其上放置聚苯乙烯泡沫棒,再在其上空铺一层卷材,最后顶部应加扣混凝土盖板。
(3)高低跨变形缝低跨的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低跨墙顶,然后上部用卷材封盖,卷材封盖的一端与防水层粘牢,另一端用金属压条钉压在高跨墙体凹槽内,并用密封材料封固,中间应尽量下垂在缝中,再在其上钉压金属盖板,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
(六)伸出屋面管道渗漏
1.现象
伸出屋面管道部位发生渗漏。
2.原因分析
(1)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积水或排水不畅。
(2)伸出屋面管道泛水的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3)伸出屋面管道与屋面交接处为增设附加层。
(4)防水收头处理不当而造成渗漏。
3.防治措施
(1)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
(2)管道四周的防水层下面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与里面宽度均不应小于mm。
(3)伸出屋面管道的泛水高度,应自管道周围排水坡顶部算起且不小于mm。
(4)卷材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