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前,曾有“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美称的崇雍大街,历经拆违整治、建筑风貌提升、公共空间提升、示范院落提升、交通综合治理后,重现了古都风貌。
崇雍大街,从雍和宫到崇文门,北抵地坛,南接天坛。自元代以来,这既是京城通衢要道,又是商业繁华胜地,堪称北京中轴线之外最能展现老城历史文化底蕴的空间轴线。但崇雍大街作为城市交通主干、功能轴线,却长期面临公共空间无序,建筑风貌杂乱,文化彰显不足,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
作为崇雍大街中的一段,年东四南北大街完成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修旧如旧”,保留了古都特色。
好看与好用
东四南北大街作为自古以来的重要商业街道,已经形成传统生活区和商业区相结合的成熟社区。商业以小型铺面房为主,居住区则多为胡同内的低矮平房。长期面临着业态低端、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此次改造中,东城区以建设高品质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为目标,全街累计拆除处共平方米,拆除余块违规广告牌匾,封堵整修“开墙打洞”59处共平方米。
在街道环境整治上,通过拆除、整合、隐形、挪移等方法实施市政设施的“多杆合一”“箱体三化”,将东四南北大街两侧可视的各类杆体从根消减至根,箱体从台消隐至24台。就连架设公交电车线路的单臂横杆,也从以前的五六米缩短到4米—4.5米,并将过去的两层线路变为一层,净化了视觉空间。
东四北大街电力箱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提供。
东四北大街电力箱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提供。
年开春后,东城区将实施沥青路面铣刨加铺和灌木地被种植,“北新典故”“九曲寻幽”“府邸旧事”“合院朝夕”“商铺集锦”“大市天际”“灯市骈集”“十步芳草”等“文化八景”和多处可进入式“口袋公园”、18处“小微空间”将向市民亮相。
为缓解胡同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东城区先后启动了朝阳门大街-号、演乐胡同号老旧小区整治项目,成功打造一条“不停车胡同”——新鲜胡同。经过多方沟通,将一处待建荒地改建为停车场,为居民提供个车位,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如厕难也是胡同居民长期的难言之隐,如朝阳门南小街号,因年大街拓宽改造,成为街面上为数不多的居民院,距小院最近的公厕也有米,居民曾戏称喝水都得“悠着喝”,要是有个跑肚拉稀更是苦不堪言。此次改造,解决如厕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既要增加排水设施解决眼前问题,又要考虑维护难易度的长远问题。经过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和居民的多次沟通,决定采用通过增加污水初级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线,为居民安装马桶、引入户厕预留条件。目前各家各户已安上了马桶,多年的问题彻底解决。
老建筑“修旧如旧”
在设计改造上,东城区立足于整条大街“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坚持“修旧如旧”。前期通过收集沿线历史、建筑等图片资料和老电影等影像资料,与古建专家、文物部门逐一对沿线座建筑“把脉问诊”,实施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工作。在修缮中,共使用了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旧材回收利用率达43%,翻建各类宅门39座,保护性修缮16处历史建筑。
经东城区文物所现场踏勘及古建专家核验,东四南大街46号、号等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建筑,甚至其中的-3-4-5号是清代建筑,是起源于元代时期的老字号合芳楼遗址。
东四南大街-3-4-5号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东四南大街-3-4-5号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在改造前,东四北大街整条街的广告外包特别严重,已经完全看不到老建筑的痕迹。拆之前谁都不知道后面的样子,拆后全是惊喜。”负责东四北大街改造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婧说。
东四南大街-3-4-5号原来是三家店面,门面招牌把曾经建筑的二楼挡得严严实实,从外观看,完全无法与老建筑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60年代的老照片,才能判断这里曾是一处清朝的建筑。
让古建专家欣喜的是,在拆除东四南大街-3-4-5号的广告外包后,露出了7层的冰盘檐(一种古建筑砖墙出檐形式),这在民用建筑中已是非常高的建筑规格。对比老照片发现,拆除违建后的冰盘檐与挂檐板与老照片十分相似,包括柱跨间距、房间的开间进深布置,几乎都没有改变。
“在对这条街老建筑修复时,原则就是保护性的修缮,修旧如旧,能用的就绝对要用,绝对不能浪费。我们在拆除过程中,边拆除边标号,方便后期的还原”,杨婧指着留存下的柱子说,“这根柱子上面是旧的,下面拼出来是新的,它原本下方柱子已经酥皮,不能再用。我们采用替补挖补的墩接手法,将不能用的柱子去掉,拼一根与原来一样的木材质柱子,形成现在的新柱子。”
老牌匾新业态
在东四南大街上,有几处老店铺招牌吸引了过路的市民。“东四杂粮店”、“永明油漆商店”、“燕陶日用杂品商店”……这些招牌与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的字体风格极为相似,有市民猜测是为了“修旧”而“做旧”,实际上这是上世纪保留下的真品。
街道规划设计团队在做拆除工作后,发现了隐藏在违建外包后的老招牌,竟与60年代留下的影像资料完全相同。
杨婧说:“我们把老牌匾用玻璃罩保护了起来,但店铺业态依旧保留,满足现代商业街的需求。”如今,上下、古新两块招牌,东四杂粮店已被宝岛眼镜店替代。
但路过的市民看到老牌匾总会有疑问:眼镜店转卖杂粮了?就连商家也有点儿困惑:怎么才能让老牌匾与自己的店铺融合在一起?
东四南大街60号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东四南大街60号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北京市规划院刘静怡负责此次东四南大街的店铺设计改造。她在为宝岛眼镜店设计时专门提取了“眼镜”的意向,利用“眼镜”造型的窗贴、挂饰布置橱窗,并在橱窗的另一侧,用复古的字体展示“独具慧眼,镜想好货”的标语。整个橱窗布置还增加了灯笼、牛等新年要素,既突出了眼镜的要素,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尽量做到新旧的衔接。
“宝岛眼镜的招牌依旧尊重商家的意愿,选择了符合它自身需求的样式。无论是新招牌,还是东四杂粮店的老招牌,都是不能动的。我们在设计时尽力地做到一面尊重历史,一面尊重现代。”刘静怡说。
东四南大街94号的商铺是连锁品牌雅戈尔店,曾经是永明油漆店。经过拆除,从檐口以上部分,将黄底绿字的老牌匾保留了下来,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清洗,没有重新刷漆。
东四南大街94号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东四南大街94号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老牌匾的两侧是经历了几十年风吹日晒的水刷石,原本的朱红色已经淡去。在店铺两侧的立面改造时,设计团队尝试过多种材料,力求与檐口上的老牌匾风格统一。试过新铺水刷石,试过替补,但都结合得不好。“干脆我们就来新的。”杨婧说。
他们选用了新型石材,这种石材的颗粒感跟水刷石如出一辙。在石材勾缝的地方,选取了稍微偏黄的做旧手法,使整个店铺看起来有些复古。
据东城区环境办介绍,整条大街建筑按“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实施改造,结合不同时代及功能,梳理保留了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四种建筑风格。为突出细节、避免同质化,为居民和商户提供了12种挂檐板纹样、20余种女儿墙样式、20余种背板牌匾设计和48种门窗修缮方案,使用干摆、丝缝、淌白等各种砖墙勾缝工艺,以及“黑红净”“铁红”等多种院门配色及门板楹联。
点亮橱窗
为重现历史上“大市”的风貌,东城区城管委还发起了“橱窗提升项目”,对橱窗空间于布局、色彩设计、道具材料、灯光设计等方面系统性提升,让橱窗既成为店铺展示的窗口,又成为传承文化、美化街道的载体。
“店铺橱窗升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商户盈利。”配合东城区东四街道改造的熊猫慢递设计师刘伟始终强调美化的初衷。
东四北大街号目分蔬果超市,是一家老两口开的社区菜店,已经经营了十几年。虽然不少街坊都到这里买菜,但屋内昏暗的灯光、杂乱的陈设让菜店“不上档次”。
通过橱窗美化,设计师已在菜店门口挂了5个新型菜篮子作为装饰物,同时也是售卖品。玻璃门窗上增加了暖心文案:老伴儿吃的菜我得戴上老花镜去挑。春节后,还将对菜店的货架、灯光重新更换。
目分蔬果超市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目分蔬果超市老两口与改造后的店铺合影。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一个菜篮子30元,平均一天卖出去4个,这是老两口一笔不小的收入。”刘伟计划着。
“已经有街坊提前付款预定了一个蓝色菜篮子。”菜店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东四北大街的南北丝绸店把橱窗做成了画框。门面右手的画框框出了一个“家”:透过橱窗,展示了丝绸店的床上用品。为了迎合春节气氛,床品已换成大红色。画中还有“鸟”、有“葫芦”,意味着福禄美满。
门面左手的画框展示的一条有故事的丝巾。丝绸店老板打开丝巾讲道:“这条丝巾叫作丝绸之路,花色是由汉代蜀锦的残片拼接而成,残片上写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据考证这是第一次出现‘中国’两字。”
南北丝绸店铺设计手稿。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南北丝绸左侧橱窗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老板和设计师共同商量,决定把左手边的橱窗打造成“丝巾博物馆”,每期介绍一条有故事的丝巾,“巾文并茂”。
未来,店铺的二楼将作为丝绸文化交流场所,还会举办t台秀等活动。
活态博物馆
“我的想法是把精时钟表店打造成活态博物馆。”刘伟说。
这个想法与店主刘书利不谋而合,“很早之前,我就想弄一个博物馆了,把这些都让大家看看!”他收藏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钟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钟表文化,“但一直被各种事耽搁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觉得挺不错的。”
东四北大街上的精时钟表店始建于年,是全国仅有的几家维修古董钟表和现代机械名表的维修店,最早在东城区有20多家分店,现在仅剩东四这一家。
“修表的手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个吃香的行业。现在没有愿意学修表,我的店里太缺人了。”刘书利觉得生意大不如以前,修表的人越来越少,表越来越成为小众人群的奢侈品,时间的功能逐渐褪去。
设计师在帮助店铺升级改造时,就是为了今后盈利寻找出路。
精时钟表店改造前。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精时钟表店橱窗改造后。
图片来源:由熊猫慢递提供。
这家钟表店现在已进行了部分的改造,每一扇橱窗后整齐地摆放着一座老钟表。透过橱窗向内望去,一排师傅在低头修理着的钟表。走进店铺,左边是一排老式的柜台,柜台内零星的摆着几块手表,柜台的墙上有几座钟表,既显得古老又有些破败。店铺还有内间,主要摆放着五六张大大小小修表用的机床,工艺看起来非常复杂。
在刘伟的设想中,他希望将精石钟表店庞大的资源调动起来。在店铺布置上,保留店面右侧一排修表工作台,左侧更换成玻璃展柜,将收藏的古董钟表、机芯、车床全部陈列其中。老式柜台将改为蛇形展台,更接近于博物馆的陈设。参观者可以通过扫描展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