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沥青 >> 沥青发展 >> 道排施工方案

道排施工方案

白癜风信息 http://www.hldxc.com/m/

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室外管网及道路工程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室外管网及道路工程(二标段)工程施工图设计。

(2)标前施工现场调查及咨询所获取有关资料。

(3)我单位具备机械设备、施工能力、技术力量与经济实力及历年类似工程积累丰富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本项目为该园区配套道排工程,园区内分布有十三条厂内道路,园区设置有四处出入口与市政道路连接。其中星光大道一处、常北大街一处,福北五路两处。新建厂内道路和雨污水管道等配套设施。项目总用地面积㎡。

2.1道路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一、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1)划分原则:根据施工图纸的施工缝位置,以及施工工序特点;

根据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劳务配置情况;

根据人、机械的工效时间,以及材料的供应情况;

(2)路基施工解阶段:将二标段划分为三个施工工区,分别为A、B、C。

A工区施工道路细分为a段、b段、c段、d段、e段、f段、g段;

B工区施工道路细分为h段、j段、k段、l段、m段、n段;

C工区施工道路施工因甲方原因,且一标生活区坐落在C区还未确定开工时间,暂不进行划分。

2.各施工阶段施工顺序

路基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阶段:A,B两个施工段组织两个施工队伍平行施工。A施工段由北向南先施工横向部分(a段b段,c段d段),再施工纵向部分(e段f段g段)B施工段由南向北先施工横向部分(l段m段n段),再施工纵向部分(h段j段k段)。A、B两个施工段同时向中间推进

(二)水泥稳定土面层施工阶段:A,B两个施工段组织两个施工队伍平行施工。

A施工段由北向南先施工横向部分(d段c段b段a段),再施工纵向部分(g段f段e段)

B施工段由南向北先施工横向部分(n段m段l段)再施工纵向部分(k段j段h段)。A、B两个施工段同时向中间推进

3.施工总体安排施工准备(2d)、道路清表(1d)、沟槽开挖、雨污水检查井施工(8d)、管道铺设、安装(5d)、沟槽回填(4d)、路基处理(6d)、路基填筑(5d)、水泥稳定碎石(6d)、水泥稳定土面(8d)共计45d。沟槽开挖、管道安装、路基回填、水稳稳定碎石施工形成流水,梯次配置,搭接施工,最后水泥面层施工按进度情况依次施工

(施工

进度

计划

横道

图如下)

二、劳动力配置

本工程规模大,投入劳动力多,为便于组织管理,将参与本工程项目全体人员分为管理层与作业层,分为组织、统一管理。

其中管理层包括项目班子与工程部、安质部、计财部、办公室。作业层按工种组建作业队;按工区组成施工队统一调度。

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保障措施

(1)按照工程特点与工期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按期进场施工。

(2)为满足该工程工期需要,拟配备施工人员不仅具有多年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经验,且敬业精神及质量意识强。根据施工组织配备施工力量,作业人员、管理人员仍有富裕,故在特殊施工阶段可随时调配,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3)劳动力合理组织,挖掘最大施工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本工程主要劳动力为本单位职工,故农忙季节劳动力缺乏影响较小。对于部分家住农村职工,妥善安排其休假,或制定经济补贴措施,帮助职工解决家庭农忙时期劳力困难,使职工安心于现场从事施工生产。确保农忙季节劳动力满足施工需要。

(5)配备有经验、身体健康人员投入本工程,保证人员整体实力;并配备一定名额候补人员,以备随时调派。

(6)主要管理人员与各工种技术骨干节假期间不离开岗位。节假日前备足劳工,按施工生产需要留有一定余地,防止因作业人员离开而影响生产。

2、机械设备投入

主要机械设备根据生产能力大于指标要求,设备功能以满足工程需要为原则,与进度计划呼应进行合理配置。一旦我单位中标,即刻组织机械设备、人员进场。

拟投入本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与资格预审提供机械设备完全相同,技术状况良好,若我单位有幸中标,将按下表所承诺机械设备,按工程进度需要陆续投入施工。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组织措施

(1)施工机械根据土方开挖与搬运量,合理进行调配。布局合理,施工时不产生相互干扰。

(2)现场建筑材料堆放要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指定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散体材料砌池筑围堆放,材料堆放整齐,做到一条线一头齐。

(3)采用大型、高效、配套、性能优良、先进设备,以施工机械化保障施工快速化,保证工期目标按期兑现。

(4)配备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备足易损配件,在工地设配件库,建立机修车间,加强对设备维修与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障水、电供应,架设必要临时电力线,并配备足够运输车辆,确保工程不间断施工。

(5)作好设备选型与配件供应工作,设备选型力求实用、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6)充分发挥机械施工高效率特点,做到施工、保养统筹兼顾,关键控制性工程必须采用大型机械设备优势,以缩短节点工期。

主要施工方法4.1工程测量

4.1.1校核测控桩

(1)根据工程平面布置,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设计图控制点测出本工程定位点,定位控制桩布设不少于5个,做闭合校核。要求距离放样误差不大于全长万分之一,角度误差控制在不大于±10",形成建筑轴线平面控制网。

(2)建筑轴线定位采用全站仪、钢尺进行,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定位工作,保证定位放线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4.1.2构筑物定位、轴线及几何尺寸控制

(1)建筑物高程控制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水准点高程,采用区域闭合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并设置永久或半永久性水准点,其数量不少于4个,并尽量均匀布置。

(2)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设,并派测量人员专人妥善保管。

(3)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钢尺、铅垂等进行高程传递,向上传递高程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并保证通视要求,便于在作业面上进行校核。

(4)在各个高程控制点校验无误后采用水准仪或激光扫平仪进行平面高程控制线、点标识工作。

(5)建筑轴线控制采取双控方式进行,即通过平面轴线控制网进行轴线交点定位方法及建筑物内设置轴线控制点向上传递方法进行建筑物轴线双控。上述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4.2排水工程

4.2.1施工测量

(1)设置控制网

1)根据设计交底提供桩位与坐标,在施工范围放出轴线桩、交汇桩与转角桩。

2)根据具体桩位,进行加密保护控制。作好交桩保护线、引线桩,经校核正确,全部反应到控制网上。

3)在交叉口处

由于需与各条道路接顺,根据坐标,定出原有道路中心线,参照设计图,正确确定交叉口位置。

4)管道放样

根据道路横断面标准轴线放出道路直线段管道位置,按坐标放出折线段井位。在其他管线,按总体控制网提供管线布置图正确定位及核定标高。

(2)标高测量

先将建设单位提供两个以上永久性标高点进行两次闭合核实,若无误差,认定永久性标高点正确。

根据永久性标高,按规范要求加密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亦可用浇桩代替。标高复测必须及时进行、杜绝误差。

上述所有控制桩、标高桩与其他桩位均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在设置桩上编号,防止与其他单位布置桩混淆而发生差错。所有桩位应予以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标高或方位等。在使用桩时,应先进行复核校对后方可使用。

4.2.2施工说明

本项目进出施工现场按招标文件要求,充分利用现状道路进出现场。施工场地内,采用原地面清淤后,沿着施工道路一侧合适位置用钢板铺筑临时施工便道。(钢板周转使用)

(1)纵向雨污水管道分段进行施工,横向同槽施工,雨水口、雨污水检查井与雨污水管道同步施工。

(2)管道沟槽采用机械挖槽、人工清底,沟槽回填以机械为主,配小型夯实机械。

(3)管道安装采用25t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施工。

(4)本分项工程地基属于软土基础,施工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2.3施工方法

依据本工程设计管线位置及土质情况,确定管道开槽方式采用明开槽、混合槽及水泥搅拌桩+工字钢支撑组合开槽等形式。

(1)沟槽开挖

1)当槽深小于2.0米时采用明开槽形式施工。

当H2.0m,边坡采用1:2;

2)当槽深2.0m≤H,采用混合槽形式施工。

由于本工程区域地质条件较差,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设计建议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10m以外,堆土高度一般不宜超过0.5米。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振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管道基础与敷设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在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槽,勿用机械开挖,不允许超挖。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换填级配碎石。

3)沟槽开挖距设计底标高20cm后,停止机械开挖,进行人工清底,槽顶应避免出现振动荷载,由监理工程师检查沟槽尺寸及地基地质,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验槽后不应长时间晾槽,迅速进行下步工序施工,当下步工序与本工序不连续时,槽底预留保护土层不挖,待下步工序开工时再挖。施工中应避免扰动槽底土壤,槽底不得受水浸泡。

4)沟槽两侧材料及土方堆放或施加其它荷载时,不得危及工作人员、邻近建筑物、各种管线与其它设施安全,且不得掩埋雨水口、地面测量固定标志以及各种地下管道井盖,不妨碍其正常使用。沟槽周边10m范围内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及挖出土方。

5)挖出多余土方应及时运往业主指定弃土场。余土外运采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弃。外运时必须遵守市容卫生及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运土车应覆盖,避免扬尘与泄漏,必要时进行洒水防尘处理。余土运至弃土场后应堆放整齐、稳定,且应保持排水畅通,不得对周围建筑及其它设施产生干扰,不得影响正常人行或车辆行驶。

(2)施工排水

本工程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采用水窝子加排水沟排水方法,即沿基坑底部四周与水窝子相邻之间开挖20×20cm排水沟与水窝子相通,部分低洼路段采用抽水泵排水。将地下水降至槽底下0.5米后,进行基础施工与管道敷设等其他工序。

(3)管道基础

l)HDPE双壁波纹管管道基础见“砂基础图”,并满足《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ECS:)。

2)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1”施作。

3)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管下钢筋混凝土基础,需设置伸缩缝,伸缩缝设置位置如下:①检查井两侧最近第一个管道接口下设置伸缩缝;②管道基础每隔20~25m于管道接口下设置一道伸缩缝。伸缩缝缝宽mm,用中砂填实。

4)雨水收水支管采用°砂石基础,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1”(D=~0钢筋混凝土管°砂石基础)施作。

5)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详见“钢筋混凝土基础图”。

6)雨水收水支管采用反开槽方法施工,收水支管起点覆土为1.0米。

7)结合现状地下土质情况确定如下基础处理方法:

a、由于土质较差,在管道基础底部换填30cm石屑,检查井底部换填50cm石屑,换填宽度应与沟槽底宽一致,再按管道基础施作。

b、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淤泥层之上,且下挖0.5米后,不再有淤泥,则换填石屑至管道基础底部,换填宽度应与沟槽底宽一致,再按管道基础施作。

c、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淤泥层之上,且下挖0.5米后,仍为淤泥层则应抛块石挤淤,块石间用碎石、石粉填严,至管道基础底部,换填宽度应与沟槽底宽一致,再按管道基础施作。抛石挤淤标准可依据现场情况进行确认。

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混凝土采用防腐蚀混凝土C35级,垫层混凝土采用防腐蚀混凝土C10级,混凝土碱含量最大值小于等于3.0kg/m3;钢筋采用HPB与HRB,钢筋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5cm。混凝土基础砼采用商品砼,使用混凝土泵车浇筑混凝土,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管基混凝土时,垫层混凝土表面应做拉毛处理,并冲洗干净。钢筋质量及连接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道基础每隔13m设置一道变形缝;钢筋混凝土企口管管道基础每隔11m设置一道变形缝。

4)管道基础钢筋绑扎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理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钢筋均应调直;钢筋接头不能设置在统一截面上,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牢。

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与规定,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同强度标号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立外模。

5)立模与支撑

钢筋绑扎验收后,应进行架立模板与支撑。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内、外设置支撑,内支撑设置于两模板之间,间距50cm,内支撑随混凝土浇筑过程逐根拆除;外支撑设置于钢板桩与模板、槽壁与模板之间,支撑必须稳、牢、强,保证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6)混凝土浇筑

模板与支撑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捣。为缩短施工周期与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将输送管软管直接放入浇捣段,距离浇捣面1米左右,保证混凝土不离析。混凝土浇捣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埋件、变形缝位置与几何尺寸,严禁漏放与错放。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离开钢筋,但应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匀与振捣过密而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发生。混凝土在捣振时应注意与随时检查模板与支撑受力情况,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捣而造成跑模。

7)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自然养护与塑料膜覆盖法。在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需浇水湿润,严禁用水泵喷射而破坏混凝土。养护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发白,至少养护七天以上。养护期内,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压、冲击及污染。

在拆模时,应注意时间与顺序。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捣后3~4天内进行,过早或过晚拆模对混凝土养护都是不利;拆模时要小心谨慎,以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

(4)管道接口

施工前应由各管材供应商提供相应管材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指导施工单位施上。

1)HDPE双壁波纹管管材接口形式为承插式密封圈连接。

密封圈承接所用弹性密封橡胶圈,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其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破损、重皮等缺陷。弹性密封橡胶圈应采用耐酸、碱、污水腐蚀合成橡胶,其性能应符合要求。

2)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及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选用国标图集“06MS-1”(橡胶圈接口)施作。

3)雨污水管(包括预埋支管)交叉时应使承插口之间接口避开交叉处。

(5)管道安装

钢筋混凝土管节采用人工配合25t汽车吊现场安放,吊运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锁,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

1)管道敷设

①下管前应将承插口与企口表面及管身泥土脏物清干净。

②按规定选配合理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合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正顺滑,无扭曲。

③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摆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

④管道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并请专人查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现滚入不均匀应停止滚拉,调查胶圈位置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

⑤管道敷设时,从本排水系统下游开始依次向上游进行。管节下入沟槽,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管道相互碰撞,汽车吊架设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稳定,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安全距离应符合电业管理部门规定。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中心、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管节应进行复测,确保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复测结果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下一节管道安装。

3)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验证所有管材是否有合格证,外观检查是否合格,应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

管节内外壁、承插口与橡胶圈应进行外观检查,有损伤或变形应进行处理或调换。

②下管前应将承口内与插口表面及管身泥土脏物清干净。

③按规定选配合理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合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整、顺滑、无扭曲。

④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如垫层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完好程度、土基有无坍松等。

(6)管道回填

1)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与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小于0.5米;密闭性试验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2)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并确保管道与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应采取限位措施。

3)回填土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物体。冬期回填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4)沟槽覆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覆土前必须将槽底杂物清理干净。

5)回填时,人工将回填料水平分层、对称地填入,每层厚度按20cm,每层填筑完毕后,按照设计要求压实度人工夯实,密实度达93%以上或按设计要求。在有地下管道交叉处下回填土,应采取必要加固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HDPE双壁波纹管:

1)从管底至管顶以上0.7米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0.7米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

2)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竖向变形。当管道较大、管顶覆土较高时,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预变形等措施。

a、沟槽应分层并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米。

b、回填材料及密实度要求参见“砂基础图”

钢筋混凝土管:

1)管道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位于绿化带内管道,管道基础上皮至管顶以上40cm范围内回填素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0;位于车行道下管道,管道基础上皮至管顶以上40cm范围内回填级配砂石,压实系数不小于0.90,管顶以上40cm至道路基础处理层底可采用符合要求素土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0,其上按道路要求回填。

2)管道两侧回填土应同时回填,高差不得大于0.3米。

(7)附属构筑物

1)管径为d~d0mm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参照国家建筑标准06MS,图集号“06MS-3”施作,采用页岩砖砌筑。砖砌雨污水检查井内外壁,均采用1:2(体积比)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为20mm,摸至检查井顶部,壁面处理前必须清除表面污物、浮灰等。

~0mm检查井,采用收口式砖砌检查井,收口直径为mm,其上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井颈。矩形砖砌检查井盖扳开洞直径为mm.,洞口加固钢筋增加为8根(四排双筋),盖板厚度增加50mm。污水窝泥检查井做法参照普通检查井施作,底板降低50厘米,流槽取消。

2)雨水收水井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平篦式单篦(双篦)雨水口(铸铁井圈),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津07SSZ1),图集号“津07SSZ1-2”页次B71-73施作。

3)检查井井径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径,井径应满足公路Ⅰ级汽车荷载要求。除特殊标志外,同一道理桩号处道路两侧雨水收水井用收水支管串联后与检查井成60°接入,见平面图,收水井之间连接管长度为11米,与检查井连接管长度为7米。管道与检查井、收水井连接处灌浆要饱满,防止渗漏。

4)位于机动车道内检查井盖采用φ球墨铸铁重型井盖及井圈,球墨铸铁井盖应采用防盗型井盖;位于机动车道以外检查井盖采用φ绿色再生树脂复合材料井盖及井圈。

5)雨水收水井篦采用球墨铸铁材料,按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津07SSZ1),图集号“津07SSZ1-2”施作。收水井篦应采用防盗型井篦。

8、HDPE双壁波纹管与检查井连接时采用自膨胀橡胶密封圈,并现浇C20细粒混凝土,施工前应先将橡胶圈套在插入井壁管端中间部位,然后随砌井随浇注细粒混凝土,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在管道入检查井一侧浇注20cm厚混凝土包封。

(8)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及检查井经监理工程师初步验收,外观符合要求且在沟槽回填前,进行闭水试验,检查管道严密性。

管道作闭水试验时,应分段进行,一般以相邻两检查井之间管段为一分段,对每一分段进行两次严密性实验,沟槽土方回填至管道顶部以上0.5m后再进行复查实验。

闭水试验前,用体积比1:3水泥砂浆将管堵固定在管道两端,养护数日,待水泥砂浆有足够强度后,即可安装试验管与漏斗。试验装置安装完毕,即向试验管段内灌水浸润,时间为1~2昼夜。

试验时,先将漏斗盛满水,然后观察水漏完所需时间,根据所漏时间与管段长度。

闭水试验注意事项: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当试验段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闭水试验中应进行外管检查,管道、接口、井壁等处均不得有渗水现象。对渗水量测定时间不应小于30min。

(9)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严格按照武汉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本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施设计文件。

2)施工前应按建设要求统一安排进行工程施工操作,并做好自身施工组织设计,方可开槽施工。

3)开工前应解决好施工水电供应,保证施工设备、材料与生活必需品供应。设立必要安全标志。

4)本工程雨、污水管道同槽施工时,先施工深层管道,并按要求回填至浅层管道基础,再施工浅层管道。

5)当现状地面高程低于管道管顶高程以上mm时,将现状地面标高填至管顶以上mm,采用反开槽施工,填土范围为:道路路基处理边线至管道中心线外侧5m,密实度不小于90%,管中心外侧5m以外填土密实度不小于85%,然后按照开槽要求及“砂基础图”要求施作。

6)检查井盖修筑高程:

位于道路内检查井井盖修筑高程与所在位置道路修筑高程一致,砌筑检查井时井口可暂不做灰,待道路施工时检查井设计图要求将井口与四周路面接顺。

位于绿化带内排水检查井井盖修筑高程应高出周围绿地修筑高程50mm。

7)为满足道路两侧用户雨污水排放要求,本工程预埋了雨污水支管,其位置见平面图。污水预埋支管管径为dnmm,坡度为0.8%。;雨水预埋支管管径为dnmm,管道坡度为0.6%。

雨污水支管检查井在道路绿线外设一座检查井,预埋支管一节,管头用M7.5水泥砂浆砌管堵。由于预埋检查井位于道路填土外(放坡处),需对检查井进行培土保护,井口培土范围建议不小于距井中心2米,边坡为1:1.5。井筒与预置井颈之间暂不座浆,待道路绿线外填土至设计高程时施作,井将与井口四周接顺。

8)收水支管采用dmm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坡度为1%,坡向检查井。雨水收水井及收水支管均采用反开槽施工。

9)检查井施工时应核实其管径、高程角度以及接入管道数量,如与设计图不符,请与设计联系解决。

10)本工程所在区域,地下埋有现状石油、给水等管道。本工程排水管道现场放线后,应召集有关单位到现场认定地下管线,现场刨验确定其位置进行现场监护。施工中遇到拟建排水管道与其它现状管线交叉,如现状管线切改,则拟建排水管道应与现状管线切改配合施工;若现状管线保留则应采取加固措施,制定可行施工方案,以确保管线安全。

11)其他道路排水管道接入本工程排水管道时,应核对相关管道管径、高程。

11)本工程污水管线接污水泵站出水管,施工前须与泵站污水远期出水管道位置高程结合。

4.3道路工程

4.3.1路基处理方案

(1)填方路基

1)路基施工前,对原地面草皮、树根、杂物与房基土要清除干净。

2)路基施工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清除杂物、油面应妥善处理,不能倾倒于河流中。

3)路基填土应选用液限不大于50,塑性指数26土质。

4)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之内。

5)路堤填筑宽度每侧应宽出填筑层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严禁路基填土宽度不足时路基与边坡用浮土帮宽,或自上而下倒土,行成松坡拍平。削坡后坡脚外5m范围内平整碾压。

6)路基填土应按要求填至设计标高后,达到要求压实度时方可开挖路槽,然后施作路面。

4.3.2材料要求  

(1)路基填土

不能使用液限大于50%,塑料指数大于26粘质土。以下土质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a、沼泽土、泥炭及淤泥;

b、含树根、树桩、易腐蚀物质或有机制含量大于4%土;

c、氯盐含量大于3%土;

d、碳酸盐含量大于0.5%土;

e、硫酸盐含量大于1%土。

(2)山皮土

山皮土应采用较纯净中风化强度以上混合开山石料,开山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0cm,粒径大于10cm小于30cm颗粒应超过石料总质量70%,并应级配良好,不得采用同一粒径石料。山皮土含土量不得大于30%。

(3)水泥

高压旋喷桩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32.5MPa),其性能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7)规定。水泥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应重新取样试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石灰

石灰采用磨细生石灰或消石灰粉,石灰等级宜高于Ⅲ级,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所规定要求。石灰在野外堆放时应覆盖防潮,尽量缩短储存放时间。

石灰土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1~20粘性土;土粒应尽可能粉碎,尤其是塑性指数偏大粘性土应加强粉碎,土块最大尺寸应≤11mm.

(5)碎石垫层

桩顶及涵洞两侧回填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碎石,最大粒径最大不超过30mm,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6)钢塑土工格栅

路基浅层处理钢塑土工格栅,其性能要求入下表:

(7)粉煤灰

粉煤灰粒径应在0.~2mm之间,粉煤灰中SiO2.Al2O3与Fe2O3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应小于20%,比表面积应大于2cm2/g,为便于压实,小于0.74mm颗粒含量应大于45%。

4.3.3施工要求

(1)钢塑土工格栅铺设

a)钢塑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b)土工格栅之间联结应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

c)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8h。

d)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工格栅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e)土工格栅下承层应平整,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绷紧、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褶皱。

(2)石灰粉煤灰土摊铺

a)石灰、粉煤灰应摊铺均匀。

b)洒水拌合应均匀。

c)应在混合料处于或者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d)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木格栅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e)土木格栅下承受应平整,铺设时应拉直、顺平、紧绷,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褶皱。

(3)石灰粉煤灰土摊铺

a)石灰、粉煤灰应摊铺均匀。

b)洒水拌合应均匀。

c)应在混合料处于或者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利用现有控制网设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20√Lmm。

放出道路中心桩,桩距直线段取20m,曲线地段取10m。平、竖曲线起止点与地形变化点必修加桩,定出路边线桩。复测原横断面,并计算土石方量。

2)路堤排水

对于沟渠、低洼等有水地段,首先使用清表土堆筑围堰挡水,利用现有沟渠排水或集中在蓄水池,利用抽水泵强排。

3)清淤清表

对道路用地范围内所有杂草与垃圾进行清除、外运。

根据开挖出探坑与确定清淤深度,以及放样后清淤范围,分幅清淤,分幅换填,提高机械效率与生产率。清理淤泥应干净、撤底。清淤前先在施工范围挖掘排水沟,沟底标高应低于清淤底标高0.3m,确保清淤前后无积水。

在清理淤泥过程中,如局部出现浸水,则在清淤边缘挖出一集水坑,采用抽水机及时抽水排放。清淤过程中,做到随时排水,防止浸水将清除后基底泡软,影响换填质量。

4)技术措施

①施工前复核水准点与导线点,测放线路中线,绘制原始断面图,正确标出边桩线。

②开挖前,先派人挖坑试探施工场地内有无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等,以确保对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等有效保护。

③开挖边坡面平顺光滑,无明显局部高低差。土质边坡预留保护层由人工用镐从上至下顺坡修整,确保对开挖坡面控制。

④边坡不超挖,个别出现坑穴、凹槽由人工先清除松动部分后嵌补,做到嵌体稳定,表面平顺,周边封严。

⑤施工时,先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地面水,保证排水畅通。经常检查开挖坡度与坡面及堤坝稳定情况,一旦发现有裂缝开口坍方迹象或危土等应立即处理,防止因开挖不当引起失稳、坍塌。

⑥土方开挖路段应预留因压实而产生沉降量(其值由试验确定),以保证开挖路段顶面标高。

⑦路基挖方至设计断面后,如仍留有不适用材料或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报请甲方、监理,并按要求开挖宽度、深度继续开挖,并按批准填料回填压实,路床顶面以下30cm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cm时,其压实度均≥96%。

⑧雨季期间,集中人力、机械分段突击开挖、压实,本着完成一段再开挖一段原则,当日进度当日完成。开挖路堑,设置纵向或横向排水沟,以便水能及时排出,防治积水浸泡路基。

4.3.4填方路基及路面基层

(1)施工要求

1)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草皮、树根、拆房土、杂物等全部清除干净并大致找平压实。路基施工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清除杂物应妥善处理,不能倾倒于河流水域中。清表、整平碾压后,地表压实度应≥90%。

2)路基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各层压实度应分别达到压实度要求。

3)人行道及其外侧保护性土路肩应于路基一起填筑,并满足设计要求坡度与压实度要求。

4)填石路基:对于填筑混渣路段,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30cm,应采用大于11吨以上重型机械碾压、碾压至基本无轮痕,且碾压遍数不少于5遍。

(2)山皮石施工

分层水平填筑,每层厚度不宜大于mm,缝隙用小石块或石屑嵌紧;顶面整平后,用20t振动压路机或重型压路机错半轴分层压实,边压边用小石子或石屑填缝,并边洒水边压实,压实度由压实遍数控制,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以压实层顶面稳定无轮迹,嵌挤紧密,重轮碾压不松动,表面平整为度。

(3)碎石垫层

选用水稳定性好,具有经干湿循环式水浸泡不易分解特性石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cm。碎石垫层采用向两侧倾斜1.5%横坡,使其内水排向两侧,避免影响路基,顶面整平后,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或重型压路机错半轴分层压实,碾压时应保持碎石表面湿润,以压实层顶面无轮迹堪挤紧密,重轮碾压不松动,表面平整为止,且碾压遍数不少于5遍。

(4)钢塑土工格栅铺筑

1)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提轴方向。

2)土工格栅下承层应平整,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绷紧,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褶皱。

3)土工格栅之间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接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30cm

4)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土工格栅受损、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5)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6)土工格栅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碾压,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提轴线方向行驶。

(5)基础排水与防止沉降措施

1)基础排水

①路基施工过程中,做好临时排水,保证正常施工。路基排水与路界内地表水排除,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截水沟等。

②所有排水设施基槽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底,开挖前必须做好原有管道(管线)探测与迁移工作,如有异常须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经处理方案批准后方可施工,以确保不损坏管线。

③各种水沟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阻水现象,将水引入排水系统。汇集水流、排至施工区外,以不影响路基施工与污染环境。排水沟待路基基本成型时进行施工,与路基土石方同步完成。

2)防止沉降措施

用于沉降与稳定观测仪器使用前需进行全性能检查与校验,以保证测定仪器正常使用与观测数据可靠。

①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埋置于路中心、路肩及坡趾基底。沉降板由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金属测杆与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不小于50×50×3cm,测杆直径以4cm为宜。随着填土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接高长度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应覆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为精确掌握填土沉降速度,确保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工后沉降,项目经理部成立专业观测小组,设专人进行定期观测。

②侧向位移观测

侧向位移通过边桩来观测,纵向每隔~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位移观测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缘以远10m地方。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不小于25号。边桩断面可采用正方形或圆形,边长或直径以10~20cm为宜。边桩桩顶预埋不易磨损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2m,露出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0cm,桩周上部50cm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体埋设稳固。

位移观测方法可采用视准线法或单三角前方交会法,观测精度为:测距误差±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秒;位移观测也可以采用钢卷尺测定基桩与位移桩之间距离来测量位移值。

位移观测工作在路基填土高度超过3.0m时开始,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布置沉降、稳定观测桩,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观测。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中心沉降量达到11mm/d,或日侧向位移量达到5mm/d以及边部日沉降量大于中心沉降量时,应停止填筑,必要时卸载。

沉降稳定观测应实行动态跟踪,观测后记录及时整理汇总后报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下一步工作。

③土体内部观测

土体内部沉降是通过在土体内埋设深层分层沉降标进行观测。分层沉降标可以在同一根观测标上,分别观测土体沿深度方向不同层次沉降量。分层沉降一般采用磁环式沉降仪观测。

分层沉降标由导管与套有感应线圈波纹管组成。导管为硬塑料管。要求具有一定刚度,管杆直挺,两端配有接口装置;波纹管为塑料软管,要求横向能承受土体挤压不变形,纵向能自由伸缩。波纹管套在导管外面,管上感应圈位置即为测点位置。

分层标埋设要点如下:

a.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并无塌孔缩现象存在,遇到松散软土层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钻孔深度:对分层标即为埋置深度,采用30m。成孔后必须清孔。

b.分层标埋设时先埋设波纹管,第一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孔底。当埋置深度较大时,波纹管与导管均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固,但不能采用磁感材料作固定件。波纹管漏出地面11cm~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波纹管外漏30cm~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

c.当分层标至孔底定位后,用砂子填塞钻孔壁与波纹管或保护管之间隙。待孔侧土回淤稳定后,测定初始读数。对于分层标应先用水准仪测出导管管口高程,并用磁性测头自上而下依次逐点测读管内各感应线圈至管顶距离,换算出各点高程,连续测读数日,稳定读数即为初始读数。

d.分层沉降标埋深难度较大,且外露标管对施工影响较大,又易遭碰撞,一般埋设于路中心,一个观测断面埋设1~2根分层标。

④水平位移观测

土体水平位移量是在观测点埋设测斜管,由测斜仪测得。测斜管得技术性能及埋设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a.测斜管可采用铝合金或塑料管,其弯曲性能应以适应被测土体得位移情况为适宜。测斜管内纵向得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b.测斜管埋设时应采用钻孔导孔,导孔要求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测斜管埋设深度为30米,管内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纵横方向。

路堤范围以外地基侧向水平位移与地表隆起采用打设水平位移边桩进行观测。

3)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要求同步进行沉降与侧向位移跟踪观测,每填筑一次观测一次;如果两次间隔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当路基稳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失稳时,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4.3.5水泥稳定碎石施工

1)施工准备

在正式铺筑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前,按监理工程师批准地段修筑面积为50m试验段,其施工工艺及方法(包括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序与压实时含水量等)作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控制依据。试验段试验结果达到规定要求并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与认可,即可成为本工程组成部分,同时可正式施工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

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边线处用土填筑成50cm宽虚铺24cm后土模,防止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在摊铺过程中集料浪费与边坡不齐问题;

2)施工测量

施工前恢复中线,并在路基两侧每10m设一高程桩,以控制摊铺时摊铺厚度。

3)原材料质量检验

①水泥:选用终凝时间较长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已受潮水泥不得使用。进场使用水泥,有厂方合格证及各种试验报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投入使用。

②在试验室对购进粗集料、细集料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规定方法进行试验,确认其压碎值、磨耗值是否满足相应技术规范,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粗、细集料级配应满足要求。

③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对水源按《公路工程水质剖析操作规程》(JTJ-84)要求进行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拌与

本标段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拌与用厂拌法。原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试验,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拌与系统开机前进行调试,使拌与、计量、输料等设备均处于完好状态,拌与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高1%左右,以补偿混合料在贮存、运输与摊铺时水分蒸发。严格控制混合料拌与时水泥用量。混合料在拌好后立即铺筑,其存放时间不超过3~4小时。

5)运输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组织20台11~18t自卸汽车运输至摊铺地点。

6)摊铺

①必须每半幅一次性摊铺(即两台摊铺机同时梯队形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8m,同时向前摊铺并一起碾压;

②用自卸汽车运料至摊铺现场,运输能力应与拌与及摊铺能力相匹配。运输车辆严禁在已完成结构层上通过;

③摊铺必须用2台具有自动找平,振动夯实功能大功率且型号与性能相同或相近摊铺机进行梯队摊铺;

④摊铺机行进速度要均匀,中途不得变速,其速度要与拌与机能力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停顿、间断。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与含水量超限点应该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⑤在铺料前边线两侧均设钢丝绳,中间用铝合金滑撬控制高程。铺料时,严禁人为对钢丝绳干扰,造成摊铺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忽高忽低。

7)压实

①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压实采用20T振动压路机,数量为2台,18T振动压路机,数量为1台,其中胶轮压路机自重为30T,数量为1台。碾压水稳先使用18T振动压路机全幅前静后振方式碾压一遍,然后一台20T振动压路机由一侧向另一侧碾压,另一台上一台碾压方式进行强振压实四遍,然后检测压实度,检测合格使用胶轮进行表面收光;如果检测不合格,再使用20T振动压路机进行弱振压一遍检测一次),最后用胶轮碾压两遍保证表面无轮迹。压路机起步与制动应做到慢速起动,慢速刹车。严禁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路段上停顿、调头、急刹车或急转弯。碾压时由中心向路两侧碾压,需要重叠1/3轮宽。压路机碾压速度,前两遍为1.5~1.7kw/h,以后为2.0~2.5kw/h。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位置呈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最好呈45°斜角。

②对由于碾压过程中出现臃包,应用人工整平处理,再继续碾压。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③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

④测量人员盯在现场,使用水准仪与6米靠尺不断检测摊铺与碾压后横断面标高、横坡及平整度,及时纠正施工中偏差。

8)接头处理

①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4小时,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②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置两根方木,方木高度应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按松铺厚度整平紧靠方木混合料。

③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与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

④如摊铺中断后,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而中断时间已超过2-3小时,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与平整度符合要求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断面,然后再摊铺新混合料。

9)养护

碾压完成后应立刻封闭交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待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中水泥初凝后,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进行覆盖洒水养生,严禁洒大水,洒水时保持表面湿润即可。详见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4.3.6路面结构

(1)透层油、粘层油及下封层施工

1)透层油

透层沥青采用慢裂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其技术要求。透层沥青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品种与用量得到适宜粘度,基质沥青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

粘层油各沥青层之间及沥青层与其他构造物间必须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或中裂喷洒型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另外在下层沥青层被污染后,上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先浇洒粘层沥青。

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与面层所用沥青种类标号相同。

在洒布乳化沥青前,将下层表面松散物质、赃物或尘土清除干净。对粘沾在表面土块,用水冲洗,此项工作做到监理工程师满意为止。

粘层沥青洒布要均匀,浇洒过量处予以清除。乳化沥青稠度通过试洒确定,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L/m2。

3)下封层

下封层采用同步碎石封层,厚度1c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所用沥青须符合下表《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石料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五杂质粒径为S13(3-10mm)优质石灰岩碎石,其技术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表4.8.3(P18)。矿渣用量根据矿料尺寸、形状、种类等情况确定,一般为7.0~9.0m3/m2,且矿料必须采用净石屑,不得采用土石屑。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用量为1.1~1.3kg/m2。下面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面层施工。

(2)沥青混凝土面层

1)沥青混合料来源

按照本工程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采用外购,沥青混凝土厂家选择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通过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考察合格、审批后,才予以采购。

①原材料质量要求

a.沥青

沥青标号70号,应符合“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如采取进口沥青,含蜡量不得超过2.2%,并增加针入度指数等指标。

b.沥青面层用粗集料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强度、耐磨耗,并具有良好颗粒形状。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碎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c.沥青面层用天然砂

沥青面层用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砂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河砂中贝壳材料必须筛选。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超过集料总量20%。

d.沥青面层用石屑

沥青面层用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筛下部分,规格应符合下表中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宜将S11与S13组合使用。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3要求。

e.沥青面层用填料

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原石料中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

f.沥青混凝土

1)沥青混合料试生产: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后,还需要在正式生产前按确定油石比±3%进行试拌,并进行试铺,以确定最终生产油石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段混合料生产。

2)沥青混合料正式生产:在沥青混合料多次试验获得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可进行试验段铺筑,当该项试验结果报批后方可进行大批量生产。在进行大批量生产之前先要建立有力组织机构,确立以站长为中心生产体系,减少中间层次,提高工作效率。混合料生产需要大批量沥青、燃油与石料,要做好材料及时供应,准备足够材料贮存。由于沿线沥青库容较小,将部分采用桶装沥青。

3)沥青砼生产几点要求

a.拌合时将矿料充分地烘干,每种规格集料、矿粉与沥青必须分别按要求配合比进行配料。

b.混合料加热温度与混合料出厂温度,保证运到施工现场温度均高于GB92-96要求。

c.所有过度加热混合料,或已经炭化、起泡与含水混合料都应废弃。拌与后混合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离析与结块现象。

d.材料规格发生改变时,应实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e.上层混合料加入抗剥落剂,中、下层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低于4级时,也应加入抗剥落剂。

2、沥青混合料运输

①车辆组织:本标段内采用两台摊铺机分段作业摊铺,每机配11辆自卸汽车运输。沥青砼运输车运量较拌合能力与摊铺能力应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卸料,每一次开始摊铺时每台摊铺机前应有3台以上运料车等待。

②保温措施:沥青运输时间控制在0.5小时以内,在运输沥青用蓬布搭盖,以防运输途中遇雨或气温较低时沥青散热太快。

③防离析与倾泻措施:运输途中速度不宜太快,严禁急刹车。自卸车分三次装料,第一次装前车厢,第二次装后车厢,第三次装中间车厢,以防止混合料离析。

④车厢保洁措施:运料车底板及侧板应抹一层油水混合物(油水比为1:3),清除可见余液,防止混合料粘在车箱板上;箱内边角处有堆积结块混合料时,应及时清除。

3)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

采用两台戴纳派克F型摊铺机摊铺,整幅路面一次摊铺,不留施工纵缝;该摊铺机装有可调活动熨平板,可自动电加热,装有可调振幅震动夯板。

①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根据技术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11天,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试验段铺筑。按监理工程师批准地点铺筑一段试验路段,以检验施工工艺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性能以及机械匹配情况,获得各类沥青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指标。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施工总结,形成完整作业指导书,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作为正式施工控制依据。

②摊铺层厚、标高、坡度控制:我公司配备摊铺机具有自动找平功能,摊铺厚度根据试验段中得出松铺系数确定摊铺厚度。在摊铺时,自动找平摊铺机需要一个准确基准面,基准面可采用设置钢丝弦线方法,在铺设前先按设计纵坡进行布设,摊铺机利用传感器自动调整摊铺标高与坡度。在摊铺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虚铺厚度。在进行中面层与上面层摊铺时,采用自动平衡梁装置。

③摊铺速度控制:摊铺机以均匀速度行驶,它输出量与沥青混合料运送量相匹配,以保证混合料均匀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2.0m左右。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减少中途停顿次数,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④压实:混合料完成摊铺后立即进行宽度、厚度、平整度、坡度及温度检查,对不合格之处进行调整。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压路机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初压采用YZC10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并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从两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双轮20cm。复压采用30tXp重型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遍数在2~4遍,达到规定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

⑤平整度控制:碾压过程中用3m铝合金靠尺跟踪检测,发现不合格地方及时修整。

4)沥青混合料施工时间与温度控制

沥青砼从拌合到摊铺不应超过1h,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掌握好“沥青加

热温度”、“矿料温度”、“出厂温度”、“贮存温度”、“运输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终了温度”等。

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缝预留与处理

①由于进行整幅全宽摊铺作业,因此不存在纵向接缝。

②当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混合料末端已经冷却,或者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应做成一道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横向接缝。上下两层面预留横缝至少错开1m,下面层须避开基层预防反射裂缝。

③横缝应用切缝机切成垂直上下层面平接缝,铺筑接头时应先在压实段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接缝处预热软化。

④采用平衡梁控制标高与平整度时,应在压实段铺垫橡胶带,使平衡梁雪撬接触在橡胶带上。橡胶带厚度接近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差,这样做横缝经压实后能保证平顺。

⑤横缝碾压时应先清除掉接缝预热混合料,并顺横缝方向进行,采用双钢轮机,压路机先置于已压实一侧,以后每压一遍钢轮便向新铺段横移20cm,直至双钢轮全部碾压新铺层面后改作纵向常规碾压。

4.4附属工程

4.4.1站、卧石

(即车行道外侧)站石采用×45×11(长*宽*高)乙型侧石,卧石采用×30×(7~11)cm,侧石采用预制混凝土,侧石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抗压强度≥8Mpa,吸水率≤10%采用C30混凝土预制构件。

4.4.2站、卧石石施工

1)规格

站石标准件长度一般为L=cm,站石间接缝宽度应不大于5mm,相邻两块站石顶面高差应不大于2mm,采用水泥砂浆填、勾缝。

人行道外侧缘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构件,规格为×30×(7~11)cm,抗压强度要求≥30MPa。

2)站石施工

①挂线施工。站石铺筑前,利用控制桩测出站石边线,每10m设一边线桩,曲线处适当加密,并在其上标注标高,以保证站石外观平直、圆顺,标高准确。

②施工时先铺一层石灰砂浆垫层,底座捣密实后方可砌筑站石。

③砂浆勾缝应外光内实,缝宽符合设计要求。

④站石砌筑必须稳固,且应线型顺直,曲线圆滑无折角,顶面、站面应平整无错牙。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原材料质量控制:在取土场利用推土机推土,并配备2台WBL21稳定土拌合机对土块进行粉碎,以减小土颗粒。从其它各种料源进场原材料必须满足技术规范规定技术指标,对不合格原材料不得使用。

(2)拌制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混合料质量:根据原材料与混合料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稳定料应充分拌合均匀。拌合时混合料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水分损失。

(3)混合料运输:运输混合料车辆应装载均匀,拌合站离摊铺现场较远时用彩条布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4)混合料压实质量控制:压实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超宽值(一般每侧超宽40-50mm为宜),填筑表面与边坡必须充分压实整平,边坡必须向外侧倾斜,一般应形成3%排水坡,每天工作结束或施工中断时,最后一次光轮碾压必须顺排水方向进行,以保证雨水毫无保留地排到排水沟及渗水区内。填筑后不得有翻浆、起皮、弹簧等现象,表面平整、密实,用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5)及时进行质量监测:试验人员必须跟踪检测,用环刀法随机取样检测并用核子密度仪同步跟踪检测,压实度不够时,采用压路机继续碾压,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6)路床表面摊铺前应洒水湿润,并适当拉毛。

(7)养生期间应保持表面一定湿度,洒水次数视路基表面干燥度而定。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冬季养生采用覆土法,养生期间应实行交通管制,不能封闭时,严格控制车辆行车速度在超过11km/h,严禁重型车辆通过。

5.2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对各种不同规格矿料强度、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满足相应规范才能使用。

(2)优化混合料理论配合比设计。

(3)实时调整混合料施工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在拌合过程中应注意检验与调整,经常对拌合料进行取样试验,以使骨料与沥青用量达到最佳。

(4)控制拌合料质量技术措施:每锅料拌合时间控制在30-50s,其中干拌时间控制在5-10s。

(5)控制运输过程质量技术措施:在运输途中覆盖毡布以保温与防雨,严禁急刹车防止离析;卸料后要及时清理残渣,已经离析或结成团块或在运料车卸料时滞留在车上混合物,以及雨淋或低于规定温度混合料都应废弃。

(6)控制摊铺压实质量

1)标高、坡度与平整度控制:下面层采用钢丝绳引导方法,中面层以上利用平衡梁自动找平,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实时跟踪测量,混合料摊铺后立即进行宽度、厚度、平整度、坡度及温度检查,对不合各处进行及时处理。

2)摊铺速度控制:摊铺机速度对摊铺厚度有着直接影响,摊铺机要匀速前进,减少中途停顿次数。作全幅摊铺速度控制在1.0-2.0m/min,以防靠路边线混合料螺旋输送时产生离析。

3)压实:在碾压过程中尽量保持恒定碾压速度,速度过低会使摊铺与压实工序中断,影响压实质量,从而可能需要增加压实遍数来提高压实密度。碾压速度过快会产生摊移与横向裂纹等。

4)现场作业温度控制:选择合适施工季节,便于控制混合料压实温度,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温度在℃-℃之间,最低不得低于℃,在气温较低情况下,压实温度应控制在℃-℃。

5)优化施工机械组合:施工机械组合应能满足施工连续作业,拌合站拌合能力应能满足摊铺机摊铺能力,否则将使摊铺机中断摊铺,影响了摊铺质量。本计划按照压实能力>实际摊铺能力>拌合能力、运输能力>拌合能力、运输能力≥实际摊铺能力原则来进行施工机械组合,能够确保各工序之间工作协调一致。

6)边角处摊铺压实处理:在靠近路缘石与路边石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完成地方采用人工摊铺,平板振动夯压实。

7)废料识别与处理:混合料出现拌合不匀会出现花白现象,过加热出现碳化现象,温度过低或结块现象,明显离析现象应视为废料。废料应废弃不能回收再利用。

5.3管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管子、管件,必须具有制作厂提供产品合格证。管件还必须具有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报告,核对其规格、材质,检查外观质量。

(2)安装管子、管件前,应先对土建沟槽等部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与管道连接设备,应事先安装、就位,固定完毕。

(3)安装管道时,需要中途停工,应及时封堵敞开管口,防止异物进入管道造成堵塞、损坏设备等事件。

(4)管道安装完毕,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5)检查管子、管件规格、型号、数量、品质及出厂技术文件。

(6)管子、管件内外表面应无裂纹、缩孔、严重夹渣、密集气孔等缺陷。

(7)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管道定位位置走向、坡向及坡度。。

(8)完成上述工作后,进行开档尺寸、平行与垂直度调整,直至符合图纸要求。

5.4材料供应质量保证措施

(1)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运到工地水泥,应有供应单位提供出厂试验报告单。按水泥品种、标号与出厂编号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2)选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天然中粗砂做为细骨料,运到工地细骨料,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分批贮存。试验部门提供报告单,对照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符合者使用。

(3)选用坚硬、耐久碎石、卵石,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标准。

(4)拌制与养护砼用水,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5)各类沥青拌与料级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

(6)各种管材进场后,按种类分类堆码,并按有关标准悬挂标识牌。

(7)所有进场材料、成品与半成品构件试验、验收工作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进行,并随时听从监理工程师抽样或测试。

5.5沟槽及地基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5.5.1沟槽回填  

(1)沟槽回填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凡具备回填条件,均应及时回填,防止管道暴露过长造成损失。

(2)沟槽回填前应具备条件

1)预制管节现场铺设管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或预制构件现场装配接缝水泥砂浆强度不小于5N/mm2;

2)现场浇筑混凝土管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

3)回填前必须将槽底杂物(草包、模板及支撑设备等)清理干净;

4)回填时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严禁带水回填。

(3)沟槽回填土料要求

1)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

2)采用砂、石灰土或其他非素土回填时,其质量要求按施工设计规定执行;

3)回填土含水量,宜按土类与采用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

(4)回填施工

沟槽回填施工包括还土、摊平与夯实等施工过程。

1)还土时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同时管腔两侧应同时进行。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均应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50cm以上时可采用机械还土。还土时按分层铺设夯实要求,每一层应采用人工摊平。沟槽回填土夯实通常采用人工夯实与机械夯实两种方法。

2)回填土压实每层虚铺厚度,应按采用压实工具与要求压实度确定。对一般压实工具,铺土厚度参见回填土压实每层虚铺厚度表:

3)回填土每层压实遍数,应按回填土要求压实度、采用压实工具、回填土虚铺厚度与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4)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与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压实,应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高差不应超过30cm。管顶50cm以上回填时,应分层整平与夯实,若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使时,管道顶部以上必须有一定厚度压实回填土,其厚度通常不小于70cm。

(5)回填土压实度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见下表。

沟槽回填土最小压实度

沟槽回填土作为路基最低压实度

注:1)本表中回填土压实度,除设计文件规定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外,皆以轻型击实试验求得,最大干密度为%;

2)排水管渠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检验。

①检验范围:两井之间;

②检验点数:每层一组(3点);

③检验方法:用环刀法检验。

(6)回填土施工要点与注意事项

1)管道两侧与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还土,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进行,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2)需要拌与回填材料,应在运入槽内前拌合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合;

3)管道基础为弧形基础时,管道与基础之间三角区应填实。夯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4)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

5)管道覆土较浅,管道承载能力较低,压实工具荷载较大,或原土回填达不到要求压实度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石灰土、砂、沙砾等具有结构强度或容易压实材料回填,其压实度标准应由设计文件规定。为提高管道承载能力,也可采取措施加固管道。

6)检查井、雨水口及其他井室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

②路面范围内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沙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cm;

③井室周围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应留台阶形接茬;

④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⑤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5.5.2砂与砂石垫层

砂与砂石垫层适用于处理槽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较大粘性土地基。

(1)材料要求

砂与砂石垫层所需材料,宜采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中砂、粗砂、砾石、卵石与碎石,当采用细砂时,宜掺入一定量卵石或碎石。

(2)施工要点

1)铺砂前应将槽内浮土清除,槽底与两侧如有孔洞应先填实;

2)垫层底面深度不同时,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顺序施工;

3)捣实方法为插振法时,使垫层淋水达到饱与状态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插入间距不大于振动器有效作用半径1.4倍,避免插至土层;

4)捣实方法为水撼法时,注水使略高于砂面1.4cm,用钢叉垂直插入摇撼数下后拔出,每层往复摇撼3~4遍,插入点间距10cm,直至叉自0.5m高自由落下,插入深度不超过10cm为止。水撼法在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地区不得使用。

(3)质量要求

砂垫层每层夯实后密实程度应达到中密标准,即空隙比不应大于0.65。测定方法系用容积不小于cm3环刀取样。现场简易测定方法是:将直径13mm、长cm平头钢筋,自由落距50cm时垂直贯入砂层,当贯入深度小于7cm时为合格。

5.5.3灰土施工

灰土施工简单,取材容易,是一种最经济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加固一般深2m以内各种地基,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基加固。

(1)材料要求

土料可采用就地挖出土,但不得采用表面耕植土与冻土。土料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1mm。石灰在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应大于5mm。

(2)材料配比

灰土常用体积配合比为:石灰:土=2:8或3:7。拌合时,根据气候与土湿度适量浇水,拌好灰土应颜色均匀一致,土料含水量应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团应打碎。

(3)施工要点

1)施工前先验槽,并将槽底夯两遍;

2)铺灰土应分段分层进行并夯实,采用蛙式夯时,灰土虚铺厚度为20~25cm,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夯实后约10~11cm厚。

3)入槽灰土不得隔日夯,夯实后3d内不得浸泡。灰土打完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时,应作临时遮盖;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

4)质量要求

灰土垫层质量应逐层用环刀取样,测定干容重。夯打坚实灰土声音清脆。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严禁交叉作业,工人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施工中,预留洞口必须封闭,工人施工时注意洞口是否封闭好,不准在预留洞口处停留;

3、雨天施工时应注意防滑,穿防滑鞋并有防滑措施;

4、现场施工时,不准大吵大闹;夜间施工时,有噪音的机械必须停止作业施工;

5、动用电焊时,必须有专人进行看火;

6、管道吊装时,严禁在塔吊下站人;吊点位置正确,吊钩牢固;超过五级风时,严禁吊装;吊装过程中,遵循轻起轻放的原则,信号工必须严格遵守塔吊使用规程。

7、设备停用后应切断设备电源。

8、设备维修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不得私自进行维修、装改。

9、设备在移动及装卸时要平稳,以免倾翻伤人。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严禁噪音过大,现场有专人负责文明施工管理;

2、后台成品加工的人员必须将废料分类摆放整齐

3、垃圾随意丢放,垃圾及时进行清理;

4、裸土及时覆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