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4沥青路面工程

通病名称:1.4.1块裂、网状裂缝

通病

现象

沥青路面出现蜘蛛网状、块状裂缝

规范

标准

相关

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2.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

4对冷接茬施工前,应在茬面涂少量沥青并预热。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

分析

1、基层为半刚性基层的道路,运行服务的过程中会受到热胀冷缩容易温缩开裂,形成不规则的反射裂缝,就形成了网状、块状裂缝。

2、车辆荷载的重复不均匀冲击以及路基垫层强度不足等原因,导致沥青产生收缩网裂现象。

3、沥青材料老化、变硬、发脆以及环境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沥青路面的整体收缩而造成网裂、块裂。

4、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不足。

5、施工工艺的不严谨,每层填土厚度不一致,为赶工期、搞政绩而忽视基层施工质量。

预防

措施

1、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路基、基层的施工,按材料的均匀性每层进行填筑、碾压,保证路基、基层质量。

2、从沥青材料着手,选用稠度低,温度敏感性低的高品质改性沥青、橡胶沥青等。

3、在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承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杂质,处理好软基层,保证稳定并喷洒透层沥青,上基层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4、沥青面层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5、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结合。6、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结构层的积水。

一般

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路基土层分层填挖压实→无机混合料分层拌和摊铺碾压→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1-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2纵、横向裂缝

通病现象

垂直、平行道路中线的裂缝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2.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

4对冷接茬施工前,应在茬面涂少量沥青并预热。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2、主要是由于横向施工缝处理不好、所选用沥青材料质量差。

3、刚性、半刚性基层蠕变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变形强度。

4、半幅施工先后摊铺段冷接缝处理不当、路基纵向回填土压实不均匀反射。

5、接缝施工时接缝处未涂刷乳化沥青。

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连续摊铺作业减少冷接缝。

2、接缝的处理,应先切割已摊铺压实的边缘、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使其预热软化后铲除,涂刷粘层乳化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并充分压实。

3、根据现行规范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合本地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4、沥青罩面前沿刚性基层板缝缝铺设防裂贴,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5、纵向摊铺尽量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若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6、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部分垂直切除一段并清除碎料,对测壁涂刷粘层乳化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

7、纵向沟槽回填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

8、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应涂刷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

一般工序

切缝→扫缝→涂刷乳化沥青→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2-1沥青路面纵向接缝

通病名称:1.4.3推移裂缝

通病现象

沥青路面因推移而出现脱层露底、开裂现象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2.)初压温度应符合本规范表8.2.5-2的有关规定,以能稳定混合料,且不产生推移、发裂为度。

原因分析

1、沥青路面下雨时施工,下承层有水。

2、层间乳化沥青粘附力差、加铺层厚度太薄。

3、汽车加减速冲击。

4、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混合料含水量较大或偏细,在碾压过程中基层表面出现灰浆形成光滑的表面层,降低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擦能力。

预防措施

1、在多层沥青路面的层间均匀撒布粘层乳化沥青(有必要时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2、适当提高沥青层厚度、限制行车车速以及行车载重。

3、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前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拉毛、加铺玻纤格栅和土工布等土工材料。

4、严禁在下雨或下承层有水时摊铺沥青。

5、控制路基混合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一般工序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机铣刨拉毛→撒热沥青或乳化沥青→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重铺沥青面层→碾压成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3-1土工格栅施工

通病名称:1.4.4坑槽、沉陷

通病现象

沥青路面下沉、凹陷,部分路段有坑洞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下表层含有泥、灰等杂质,沥青用量不足、施工厚度偏薄、碎石表面沥青膜剥落。

2、沥青路面空隙率大、压实度不足、存在不均匀位置,水进入并滞留在面层中,在大量行车的快速作用下,反复的孔隙水压力将沥青从碎石表面剥离,甚至将沥青和碎石一起甩出。

3、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或路基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以及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经水浸蚀、车碾压作用达到进一步密实和稳定引起路面均匀、不均匀以及局部沉陷、坑槽。

4、施工机械漏油,施工间隙机械堆放位置有油斑。

预防措施

1、在铺筑抗滑层前,由专人对下表层表面彻底清扫垃圾、铲除泥土,并喷洒粘层沥青。

2、避免柴油、机油滴漏到路面上。

3、抗滑层压实厚度要足够,必须大于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以上。

4、在设计、施工中重视渗水系数的大小控制,配备路面排水设施。

5、施工前提前处理沟槽、树坑等特殊位置。

6、填方路基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

7、挖方路基预留30cm人工开挖,以免原土路基受到机械扰动。

8、保证基层和底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足够的水稳定性、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收缩性小、有足够的平整度、各层间结合良好。

9、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4-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5松散、麻面、脱皮

通病现象

路面松散、麻面、脱皮等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严重。

2、沥青路面空隙率偏大,水浸入沥青砼面层的空隙中,在重荷载、高低温反复作用下,破坏了沥青的粘结力。

3、集料吸水率偏高、含泥量过多、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低、沥青含量不足。

4、施工过程中发生集局部粗骨料偏多、路面压实不足,导致沥青路面抗剪强度偏低。

5、沥青稠度偏底、用量偏少、沥青加热时温度过高老化、沥青与矿料粘附力等级低、嵌缝料散失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酸雨、水损坏严重。

6、基层或下面层未洒透、粘层油或透、粘层油质量差,层间受到污染、雨期或低温施工,施工后上面层透水。

预防措施

1、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2、料场加遮盖、增加场地排水系统、控制集料含水量、延长集料在拌和楼中的加热烘干时间。

3、控制集料加热温度不要过高以免加速沥青老化、适当提高混合料的沥青与石灰石矿粉含量、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抗剥落剂或水泥。

4、层间洒布粘层油、保证摊铺碾压温度及时摊铺碾压、路面出现轻微松散、麻面、脱皮病害时及时修补以免病害扩大。

5、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沥青用量、增加沥青膜厚度、添加抗剥落剂、设计时考虑加大路面横坡。

6、避免沥青路面在下雨或下层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7、铺设沥青面层前,应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并保持表面干燥。

8、喷洒粘层沥青并待乳化沥青破乳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使上下层粘结良好,确保加铺层厚度并充分压实。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5-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6啃边

通病现象

路面边缘材料破损或形成坑洞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面层和基层宽度不足,路肩不密实,排水状况不良,辗压不到边不密实。

2、路面两边未设置路缘石、车辆会车或超车时碾压边缘、积水、路缘湿软。

预防措施

1、加宽路面或路面基层(基层宽度超出沥青层20~30cm)并设置路缘石。

2、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经常清除雨水口进水孔垃圾,使路面排水畅通。

3、路面边缘应充分碾压、压实后的沥青层应与缘石齐平。

4、摊铺时要正确掌握上面层的松铺系数。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6-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7车辙

通病现象

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早期重型车的通行使结构层的拉应力远远大于沥青面层的抗弯拉强度。

2、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良。

3、沥青软化点低、沥青用量偏高。

4、设计为密级配、粗细集料集中、压实度不足。

5、重载车辆多、车辆爆胎。

6、沥青面层设计层数过多。

7、路面施工纵缝在行车轮迹处。

预防措施

1、选用粗集料应粗糙且有较多的破碎面,最好选用反击破石料。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形成良好的骨架密实结构;

2、根据广州市气候条件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选用合适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中下面层一般选用7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上面层选用SBS改性沥青。

3、施工时,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达到97%以上。

4、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可以选用橡胶沥青、环氧沥青等特种沥青材料,并加大对超重车辆的查处力度(有报告指出:超限10%的货车对道路损坏会增加40%)。

5、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过厚、层数不易过多。

6、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

7、尽量减少路面纵向施工缝,不可避免时避开行车轮迹处。

8、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抗车辙剂,提高抗车辙能力。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7-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8波浪、搓板

通病现象

沥青路面出现像波浪、洗衣板纹理样病害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沥青用量过多或矿料级配偏细且细料集中。

2、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

3、挂线高程测量不准、量线失误或桩位移动。

4、摊铺机操作手不熟练、摊铺机不连续行走、曲线前进或在行走过程中熨平板高低浮动、摊铺机的熨平板未充分预热造成混合料粘结和熨不平。

5、运料车在倒料时撞击摊铺机、运输车卸料时混合料撒落在下层而未及时清除导致履带接地标高产生变化。

6、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或未喷洒粘层沥青、旧路面上原有的搓板、波浪病害未彻底处理。

7、车辆经常刹车、停车、拐弯,对路面产生较大挤压力。

预防措施

1、在底面层施工时用走钢丝、中面层和表面层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2、摊铺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

3、碾压作业按:“由内到外,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规则进行。

4、选用有经验的摊铺机操作手,严禁摊铺机曲线前进以及运料车在倒料时撞击摊铺机。

5、摊铺前摊铺机的熨平板提前预热到℃,及时清除运输车卸料时撒落的混合料。

6、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

7、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基层、面层应充分碾压密实。

8、旧路上进行沥青加铺前,须先处理原路面上已发生的波浪、搓板病害。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病害处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8-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9拥包

通病现象

沥青路面出现的隆起现象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在路基填筑施工中,对填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使用了不合格的填料(如膨胀土等)路基吸水后膨胀隆起。

2、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

3、施工时底层未清扫、未洒透/粘层沥青。

4、稳定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

5、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在高温季节,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剪应力。

预防措施

1、应确保基层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坚实平整。

2、若存在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位置,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

3、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

4、选用硬质改性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

5、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良好。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9-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10泛油

通病现象

沥青路面出现油斑现象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所选用的沥青标号不适当、软化点低、沥青用量过多。

2、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匀、空隙率低、压实度偏低。

3、聚积在施工机械上改性沥青结合料施工时成片脱落。

4、车轮粘带现象造成路面形成片状、带状油斑。

5、SMA混合料搅拌时间偏低,添加的纤维素未搅拌均匀,有集中、结团现象。

预防措施

1、施工前,须根据本广州地区气候条件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材料。

2、配合比设计时预留一定的孔隙率以容纳部分自由沥青、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对SMA混合料等有特殊添加剂的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路面修补时严禁人工大面积撒布沥青。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10-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11翻浆

通病现象

基层混合料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沥青路面表面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路基用土材料用料不当、拌和不均匀、填土层厚不一致,造成早期沉降的不均匀,在雨水季节里侵入、渗透到基层、路基土内,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路基土、基层土积水增加,其强度降低,致使路基土、基层土翻浆。

2、沥青面层厚度薄、孔隙率大、未设置下封层、没有采取排水措施。

3、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

4、低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基层顶面使基层表面粉水化。

预防措施

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

2、在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掺入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

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

4、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应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

5、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

图1.4.11-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12离析

通病现象

粗细集料集中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2.3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8.2.摊铺沥青混合料应均匀、连续不间断,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为2~6m/min。摊铺时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官渡断面上不发生离析。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原因分析

1、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拌和时间短、搅拌叶脱落、振动筛破裂。

2、向卡车卸料时不均匀,运输过程温度散失过快。

3、摊铺时摊铺机螺旋送料器横向输出量分布不匀、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时纵向接缝处摊铺的混合料过多或过少。

4、摊铺机收斗收放,人工摊铺时扬锹远甩、刮平时用力轻重不一、反复撒料反复刮平。

预防措施

1、从混合料生产方面:

①经常检查振动筛,如果发现破裂比较严重,及时进行更换;

②经常检查搅拌机中的相关部件,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注意观察混合料中是否有明显的大骨料与小骨料聚集的现象;

③减少混合料粒径大小悬差;

④控制沥青用量,使之偏高于设计用量。

2、从运输车辆方面

①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分三层放料,即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等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

②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即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摊辅速度有所富余;

3、沥青砼施工方面

①尽量采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布料器的摊铺机在摊铺机螺旋二分之一处,边端装反向螺旋叶片;

②选用高性能的摊铺机来保持刮板输送料器和螺旋分料器稳定、连续地工作,混合料始终沿熨平板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控制布料器处于中挡或高挡位置;

③螺旋前导料板的间隙随机适度调整和螺旋的多级调整并在螺旋分料器两端改装反向叶片,使混合料在分料的两端形成二次拌和从而减少粗细集料堆积而有效抑制离析;

④均匀操作送料器和布料器,控制适宜的送料仓口开度;

⑤当路面摊铺宽度超过9m时,采用两台摊铺机,以阶梯形式搭接施工;

⑥摊铺机摊铺一车料将完时,控制摊铺机速度,关闭送料器,等下车料倒入后再进行均匀送料和布料;

⑦在铺筑过程中保持摊铺机布料器不停转动,摊铺机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三分之二混合料,提高螺旋布料器的输送率,降低转速,减少不同物料颗粒之间的惯性差异;

⑧人工摊铺时,应扣锹放料,刮平时用力应轻重一致,当出现粗细料离析时,将其铲除补上新料。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12-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13边沟与沥青路面的搭接裂缝

通病现象

边沟与沥青路面的搭接裂缝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边沟与沥青路面的搭接处主要存在半刚性与刚性的界面差、路基纵向回填土压实不均匀。

预防措施

1、保持路基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拦截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亦予以截断,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2、在一般路段,边沟注意防渗、防冲,采取加固及防止渗漏措施;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时,注意出水口的加固。

3、在滑坡、陷穴等地段,可用挖鱼鳞坑、水平沟、种草、植树等方法对坡面进行调治与防护。

4、设计阶段可以针对此路段的特殊性将沥青砼设计为偏细型级配。

5、在摊铺沥青砼前,在边沟缘石侧面均匀喷洒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待破乳后再进行摊铺碾压。

一般工序

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开放交通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13-1完工后的沥青路面

通病名称:1.4.14检查井与周边沥青混凝土连接不平顺,局部破损

通病现象

检查井与周边沥青混凝土连接不平顺,局部破损

规范标准

相关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8.5.1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原因分析

1、传统井盖需预制混凝土基座,重量大,安装难度大,很难确保井盖标高与路面一致,造成井盖凸起、凹陷或倾斜行车冲击产生前后往复的受力状况,造成井盖周围路面开裂、破碎。

2、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未与沥青面层施工同步。

预防措施

1、设计时采用可调式防沉降井盖,安装时与面层沥青摊铺同步,确保井盖与面层沥青路面标高一致;

2、使用沥青作为结构层填充材料,确保柔性受力结构,方便调整标高;

3、结构层必须逐层填充并夯实,每层沥青厚度5cm为宜;沥青结构层必须使用强夯机或小型压路机压实,确保压实度;

4、面层施工时井盖周边使用振动压路机加振轧平压实。

一般工序

安装混凝土调节环→安装限位井圈→洒乳化沥青→逐层填充沥青并夯实→拔出安装限位井圈→插入可调式防沉降井盖→轧平压实井盖及沥青路面

工程实例图片

图1.4.1-1完工后的可调式防沉降井盖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另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