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提要:洞口按明挖施工,正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洞身开挖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对洞身开挖方法、工序及钻爆施工进行严格设计和控制
分离式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标段汪岔岭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单洞总计长度延长米。
1、隧道总体施工顺序
隧道施工的基本顺序为:施工测量→洞门刷坡、防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辅助施工措施)→仰拱、填充及路面基层→边墙基础→防水层铺设→二次衬砌砼施工→沟槽施工→洞内砼路面施工→洞内装饰→洞内砼路面施工→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2、洞口施工
(1)洞口段土石方施工
按设计要求进行洞口明洞段边仰坡的测量放线,将明洞段拱部以上明挖部分全部清理干净,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同时作好洞顶截排水沟,再进行该段下半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为拱部以上明挖部分为人工风钻打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人工清刷边坡,下半部为凿岩车台打眼,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输。
(2)暗洞进洞施工
洞口开挖成型后,进行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施工前先实施暗洞口岩体加固方案,具体做法:
①在暗洞口架立三榀钢支撑。然后在钢支撑外轮廓立模喷射砼形成临时明洞。
②沿临时明洞拱圈的外轮廓,打安超前锚杆,或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并与三榀钢支撑形成整体支护。
③洞口的边坡及仰坡防护,主要采用框架防护,并铺设三维固土网植草绿化,临时仰坡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采用锚、网、喷混凝土进行防护。用喷砼填充临时明洞拱背。
④采用台阶开挖进洞,临时明洞衬砌应由伸入暗洞3~5m向洞门方向依次进行明洞衬砌,临时明洞衬砌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暗洞施工(如下图示)。
(3)左右线出口明洞施工
左右线出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当暗洞开挖及初期支护进洞50m时,集中进行明洞拱墙砼灌注。采用模板台车拱墙整体浇注施工。施工顺序由暗洞口向洞外方向进行;拱墙砼灌注完成,在外模拆除后立即做好防水层,并及时进行拱背填筑,明洞回填拱脚下采用7.5#浆砌片石,拱脚上采用碎石土回填至原地表并植草皮,回填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4)洞门施工
洞门端墙为7.5#浆砌片石,墙背采用土石回填,施工安排在洞口明洞施工完毕,进行洞门的施工。施工时,现场机械拌合砂浆,挤浆法砌筑洞门墙。
洞口按明挖施工,正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洞身开挖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对洞身开挖方法、工序及钻爆施工进行严格设计和控制。隧道掘进由两个独立的施工队组织施工,并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各自完成。
尽早完成洞口路基开挖,为提早进洞创造条件。安排左线隧道开挖比右线开挖提前40米左右,以便根据右线开挖过程实际的围岩工程地质条件,为右线施工提供条件。
开挖采用人工风钻打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人工清刷边坡,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坡面防护工程随开挖一并完成,浆砌圬工采用砂浆拌合机拌和,挤浆法砌筑。
3、正洞施工
⑴、施工方案
分离式隧道开挖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分部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中心留核心土法)施工,确定每环进尺0.5~1.0米左右,采用预裂爆破,上部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光面爆破施工。开挖采用气腿式凿岩机、凿岩台车打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洞内装渣运输采用无轨运输,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砼采用拌和站拌和,砼运输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与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在隧道施工中加强洞内围岩收敛量测及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商量对策。
隧道结构防排水:按设计敷设纵向、环向弹簧排水管。在衬砌施工缝和伸缩缝处设止水条和止水带。在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铺设土工布和EVA复合防水板防水层。防水板采用无钉热粘铺设施工方法。防水板铺设在自制的作业台架上进行。
保证隧道不渗不漏,洞内干燥。
隧道开挖从隧道进口向出口单向施工。通风方式采用强制式通风,在每个洞口各安设1台轴流式风机,洞口段风管采用镀锌皮硬管,洞内通风管采用塑胶软风管。
⑵、超前支护施工
洞口加强段及断层破碎带采用超前小导管。
①超前小导管施工
钻孔:采用锚杆钻机钻孔,沿开挖轮廓线打孔,钻孔结束后掏孔检查,在确认无塌孔和探头石时安设注浆管注浆。当出现卡钻,孔口不出水时应停止钻孔,立即注浆。
钢管用凿岩机钻顶进,以风钻的冲击力将钢管顶入地层中,管端置于钢拱架外侧,并与钢拱架点焊连结。安装完毕后,进行注浆,所有小导管内注浆均为1:1水泥浆。
超前小导管注浆前,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导坑喷射5cm左右砼或用模注砼封闭,作为止浆墙。注浆顺序选用从拱顶向下进行。
注浆结束后终止前清除管内浆液改用30#水泥砂浆紧密填充,增强钢管的强度和刚度。前后管小导管重叠区域不小于1米。
《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⑶、洞身开挖施工
隧道暗洞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分部开挖法施工,上半断面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
Ⅳ、Ⅴ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工序作业时间(min)循环时间(h)
测量放线30
钻眼
装药、联线60
通风30
清危、初喷出碴初期支护60
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出渣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渣。
喷射砼采用砼喷射机操作等机械化施工。
Ⅲ级围岩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工序作业时间(min)循环时间(h)
测量放线30
钻眼
装药、联线60
通风30
清危、初喷60
出碴
打锚杆、复喷
《隧道洞身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施工中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并及时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调整开挖方式和修正支护参数。
4、初期支护施工
⑴、砂浆锚杆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为:钻孔→清孔→插入杆体→封闭孔口→注浆→封闭锚杆注浆口。
购买成品锚杆,预先准备在洞外,施工时锚杆钻孔位置及孔深必须精确,除去油污、铁锈和杂质。先用YT28凿岩机按设计要求钻凿锚杆孔眼,达到标准后用高压风清除孔内岩屑,然后安装锚杆封闭孔口,利用注浆机向锚杆内注浆,注浆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停止注浆封闭注浆口,并抽样进行锚杆抗拔试验。
⑵、钢筋网制安
挂钢筋网在系统锚杆施作后安设。钢筋网根据被支护岩面的实际起伏状况铺设,并在初喷砼后进行,钢筋网连接处,与锚杆连接用细铁丝绑扎或点焊在一起,使网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动。
⑶、格栅拱架施工
为保证格栅拱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在格栅拱架基脚部位预留0.15~0.2m原地基;架立格栅拱架时挖槽就位,并在格栅拱架基脚处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拱架平面应垂直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拱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直面不应大于5cm。
为保证拱架位置安设准确,在隧道开挖时,在拱架的各连接板处预留连接板凹槽,在两拱脚及两边墙脚处预留安装拱架槽钢凹槽,并在初喷砼时,在凹槽处打入木楔,为架设钢架留出连接板(或槽钢)位置。
为增强拱架的整体稳定性,将拱架与锚杆焊接在一起,并设纵向连接筋。
格栅拱架架立后尽快喷砼作业,并将拱架全部覆盖,使拱架与喷砼共同受力。
⑷、喷射砼施工
本隧道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施工,喷射砼作业除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的有关规定外,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①初喷砼紧跟工作面,复喷前按设计完成锚杆、钢筋网、钢拱架的安装工,复喷至工作面的距离初定为5m,施工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修正。
②对渗漏水地段,当围岩大面积渗水但水量不大时,在喷射砼前先用高压吹扫工作面,开始喷射砼时,喷射砼由远而近,并临时加大速凝剂掺量,缩短初、终凝时间,直至逐渐合拢喷射砼,水止住后,按正常配合比喷射砼封闭。若渗水量大,先加速凝剂封闭开挖面注浆止水加固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③用TAPS极坐标自动测量系统测绘开挖断面和喷射砼完毕后的断面,两断面相减得喷射砼厚度,不够厚度的重新加喷。
④喷射砼由专人喷水养护。发现裂纹时先用红油漆作上标志,进行观察和监测,确定其是否继续发展,找出原因后进行处理。
喷射砼施工
A、喷射砼采用砼喷射机,湿式喷射作业。
B、喷锚支护喷射砼,一般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初喷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岩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复喷砼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位。
C、喷射砼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超过6m,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下,后一层喷射在前层砼终凝后进行,新喷射的砼按规定洒水养护。
《湿喷法喷射砼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⑸、不良地质段施工注意事项
①开挖每循环进尺不宜过大,不大于1.0m。
②开挖后立即初喷一层砼对围岩进行封闭,并及时架设型钢钢架、挂钢筋网、补喷二层砼等初期支护措施。未按设计施作初期支护,不进行道工序施工。
③上部弧形导洞开挖距拱部初支距离不宜过长,地质差时紧跟开挖面,随挖随衬。
④加强量测监控预报工作,根据拱沉和变形量测资料,及时报告围岩位移变形情况,采取加强措施。
⑤为了限制弧形洞开挖掌子面塌滑,地质太差时可考虑留核心土以限制掌子面向前倾塌。
⑥每次衬砌时,均用同级砼对超挖处回填,超挖较大时,宜用同级片石砼回填。
⑦地质情况破碎松散时,可采用预注水泥浆加固地层,然后再进行开挖作业。
⑧本隧道穿越F13、F14断层,断层破碎带内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稳定性差,地下水集中,开挖后可能出现出水,施工时作超前钻孔探测前方地质及地下水情况,若可能发生涌水或突水情况,及时通知设计研究处理措施,必要时可超前预注浆。
5、防排水工程施工
⑴、洞口及明洞防排水施工
①洞顶截水沟先期施作,以拦截地表水向施工场地漫流。
②洞口排水沟在洞口开挖后施作,以便排除施工场地积水,保持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
⑵、洞身防排水施工
①PVC防水板及土工布施工
1.2mm厚PVC防水板及土工布(g/m2)施工在墙拱二衬砼施工前完成,施工安排超前墙拱二衬砼1~2个循环。拟采用人工在作业平台上铺设完成。施工中,先铺土工布,后铺防水板,本隧道对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铺设工艺如下:
Ⅰ、防水板铺设与拱墙混凝土灌注平行作业,超前模板台车20~50m,防水板悬挂时间不宜过长,如较长时间悬挂可能会因无纺布吸水自重加大下坠。
Ⅱ、凿除凸出物,割除锚杆头,防止防水板被尖角或毛刺割破,影响防水效果。
Ⅲ、砼表面处理后铺设无纺土工布,然后用射钉枪打设水泥钉,水泥钉长度不得小于50mm,平均拱顶3~4点/m2,边墙2~3点/m2。
Ⅳ、铺设PVC防水板,采用双缝自动焊接机热风铺设,两者粘结剥离强度不得小于防水板的抗拉强度。
Ⅴ、PVC防水板之间采用专用热熔粘结,结合部分不得小于mm,且粘结剥离强度不得小于母体拉伸强度。融合处不能有皱折,必须平整。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防水板,防止防水板损坏。为使防水板接头焊接良好,防水板每环铺设长度比衬砌长度长0.5~1.0m,以利接头焊接施工。防水板接缝和衬砌施工缝错开0.5~1.0m。
Ⅵ、防水板铺设好后,尽快灌注砼。
《防水板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②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施工
变形缝采用PVC背贴式止水带加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两道防水,且嵌缝材料要求防水。环向施工缝也采用PVC背贴式止水带加中埋式橡胶止水条,两道防水。
一期砼浇注时,在施工缝处预埋木楔条,砼初凝后取出木条形成凹槽,安放止水条前对一期砼表面凿毛处理并冲洗干净,然后在止水条底部抹氯丁胶粘接,边抹边将止水条嵌入凹槽内粘贴牢固,并以mm间距用水泥钉固定。在止水条外涂缓膨剂,并控制止水条安放时间,防止止水条因遇水或暴露时间过长提前扭曲。
沿衬砌设计轴线间隔0.5米在挡头板上钻一φ10钢筋孔;将加工成型的φ12钢筋由待模筑砼一侧向另一侧穿入,内侧卡紧止水带之半,另一半止水带平结在挡头板上;待模筑砼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靠中心钢筋拉直,然后弯曲φ
10钢筋套上止水带,模筑下一环砼。
③纵、横排水管施工
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设置环向半圆排水管,环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为5~10m。纵向排水管采用PVC波纹管,设置在洞内初期支护边墙角,沿隧道两侧,全隧道贯通,隧道底部设置φ中央排水管。
Ⅰ、排水管的接头采用塑料三通连接,接头处外缠无纺布,牢靠密封,不漏水。
Ⅱ、严格按设计坡度铺设排水管。
Ⅲ、在浇筑砼中,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水管变形移位。
6、二次衬砌工程施工
二次衬砌采用C25泵送防水砼,抗渗标号不小于S8。
⑴、施工顺序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在初期支护、防水卷材铺设施工完成后进行,为使二次衬砌不受仰拱施工的影响,二衬拱墙砼浇筑一般滞后仰拱不少于30m。
施工顺序:仰拱砼施工-移动作业台架-敷设拱墙防水卷材-模板台车就位-拱墙砼浇筑-移动模板台车至下一施工段。即拱墙二次衬砌砼是在仰拱砼施工完,并由量测确定初期支护已稳定后进行。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二次衬砌砼采用模板台车,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砼采用拌合站统一供应,砼输送车运送,二衬施工每循环浇注成型15m。
⑵、施工技术措施
①仰拱施工
初期支护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仰拱施工,在工序安排上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仰拱滞后初期支护30~50m米。施工采取洞内架设工字钢便桥,便桥上运输车辆照常通行,便桥下进行仰拱砼浇筑。
②模板工程
Ⅰ、二衬采用模板台车施工,施工工序包括:移动就位、预压件安装、模型就位、砼灌注、等强后拆模等。计划采用4台模板台车。每段结构施工完成后模板台车由导链牵引的方式行进至下一段。
Ⅱ、台车定位时先调中线,使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重合,再调台车各部位标高至设计标准位置,最后调整左右方向液压系统,使其满足净空要求。台车与已施作完的二衬搭接长度控制在8~10cm。
Ⅲ、模板台车就位加固验收后,开始砼浇筑。拱墙浇筑循环为15m。考虑到拱顶砼难以灌满采用泵送挤压法灌注拱部砼。
Ⅳ、挡头模板要求牢固设立,泵送砼浇注分层分段对称进行,插入式振动棒为主,附着式振动器为辅,保证拱部边墙砼的密实。拱顶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移动模板台车至下一结构段。
7、水沟、电缆槽施工
水沟、电缆槽采用小钢模板组合施工。准确放样,按照设计架立模型并加固牢靠,由监理工程师认可后采用现浇法施工。
8、洞内路面工程施工
隧道洞内正洞路面采用15cm厚素混凝土基层+24cm厚C40水泥混凝土路面+6cm厚AC-20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在本标段投标范围之内)路面组成。
砼路面正式施工前先摊铺不小于米的试验段,确定砼摊铺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后,再正式开始路面施工。砼由洞外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砼罐车运输,砼摊铺机摊铺砼,磨光机刮尺细平,人工精平,刻槽机刻槽。具体施工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水泥砼路面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9、施工监测及地质预报
⑴、监测项目及断面间距、测点布置根据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本标段隧道的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见下页表。
①量测项目及内容
利用隧道限界检测仪进行隧道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并能进行隧道限界检测。该仪器能快速检测,快速指导施工决策或验收;能在各类隧道潮湿、强干扰恶劣环境下工作。仪器构成:检测头、控制器和三角架。检测方法:
手动、分段设点或全自动选。数据存储处理:仪器每次可显示存储百组截面数据,配接计算机工作时可实现边测量边画图,配有专门的处理软件进行比较、画图、显示数据清单及打印等功能。
隧道量测项目及方法
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频率
1地层及支护状态观察岩性、结构及支护观测描述,地质罗盘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2隧道周边位移量测隧道限界检测仪每4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1~15天,1~2次/天;~3个月,1~2次/周;3天~1个月,1次/2天;个月以上,1~3次/月。
3拱顶下沉量测隧道限界检测仪每20m一个断面,每断面1个测点1~15天,1~2次/天;~3个月,1~2次/周;3天~1个月,1次/2天;个月以上,1~3次/月。
4锚杆抗拔力测试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每30m一个断面每断面测定5根。
洞室中心线上,并1次/1~2天
5地表下沉量测精密水平仪与洞轴线正交平面的一定范围内布设
必要数量测点
6围岩内部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每代表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2~5个测点1~15天,1~2次/天;~3个月,1~2次/周;3天~1个月,1次/2天;个月以上,1~3次/月。
7位移围岩压力压力盒每代表地段2~10个断面,每断面2~5个测点1~15天,1次/天;3个月,1~2次16天~1个月,1次/2天;/周;3个月以上,1~31~次/月。
8锚杆轴力测力锚杆(动式、钢弦式、电阻片式)每代表地段2~10个断面,每断面2~5个测点1~15天,1次/天;3个月,1~2次16天~1个月,1次/2天;/周;3个月以上,1~31~次/月。
9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测力计每10榀钢支撑一对测力计1~15天,1次/天;3个月,1~2次16天~1个月,1次/2天;/周;3个月以上,1~31~次/月。
②现场量测要求
Ⅰ、喷锚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量测数据采集。
Ⅱ、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Ⅲ、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极差R0.18mm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极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Ⅳ、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监控量测资料须认真整理和审核。
③测点布置
为能正确反映围岩收敛情况,洞内各测点尽量靠近开挖面布置,一般测点设于距开挖面2m范围内,测点安设保证开挖24h内及下一次开挖之前读取初始读数。本隧道Ⅴ级围岩及应急停车带地段由于地层情况较差,量测断面距离为20m,其余地段距离为50m。施工时将严格按设计资料执行。
测点拟布置如下:开挖时水平收敛布置4点(同一高度,左右对称2条线),起拱线以上1.5m处水平布置2点,起拱线以下1.5m处水平布置2点。拱顶下沉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断面内布置2~3对。
地表下沉测点布置: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里程对应,地表下沉量测点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每个断面设5个测点,并在开挖面前方(H+h)(H为洞室埋深,h为洞室开挖高度)处开始设测点,直到开挖面后方60m,沉陷基本停止时结束。
⑵、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采用水平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精度可达2~4mm。用经纬仪将所有测点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测点钢筋安设就位后,表面磨平,并用钢钉等锐器在其表面冲眼标记。将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时间-位移曲线图,并按下列方法分析。
①当隧道净值收敛值的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的80%~90%,且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时,可认为围岩已基本达到稳定,此时可施作二次衬砌。
②如果位移随时间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且实测收敛值超过4cm,喷锚支护出现严重变形时,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该段支护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监控量测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⑶、地质预报
根据本标段隧道的岩性、地貌、地质构造等特征,总结出洞内地质变化的规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①开挖面观测:主要观测掌子面的稳定程度,拱顶有无坍塌现象,有无地下水、地下水的状态等,并加强地质素描。
②用钻机超前钻孔:主要用在洞口段及地下水发育地段,采用钻孔取芯、钻孔速度及孔眼水流大小预测前方地质情况。
③地质预报:用TSP-型地质预报系统测定开挖工作面前方岩层波速判定前方地质情况。监测间隔为50~m一个断面。
《地质观测超前预报工作框图》见表5。
10、洞内通风、供风、供电和照明、通讯及给排水
⑴、隧道通风
通风方式采用强制压入式通风,在每个洞口各安设1台轴流式风机,洞口段风管采用镀锌皮硬管,洞内通风管采用塑胶软风管。
⑵、施工供风和供水
根据施工需要,在各洞口设2台20m3电动空压机保证隧道内施工正常用风。采用钢管法兰连接进洞以满足施工用水需要,供水管连接至施工掌子面设置水管分接头,用高压橡胶软管与风钻、喷浆机连接。高压风管选择mm,高压水管选择mm的钢管做为主管路。每隔50m设阀门及分支,以供施工所需。在风管、水管的安装使用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根据隧道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安排要求,供风供水管路前端至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25m左右为宜,并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和分水器到作业面。隧道内风管、水管设在电缆线路的对面一侧,不影响交通运输。
⑶、施工供电和照明
采用三相五线制架设至掌子面,每隔30m设配电箱和漏电保护装置,以备施工接入。洞内间隔20m设高压钠灯照明,保证充足的光线。
从隧道的一侧边墙竖担延伸至工作面,施工区采用低压照明或电钨灯照明。
成洞和不作业地段使用V,动力设备采用三相V。
成洞地段固定电线采用绝缘线架设,施工作业区区段的临时电线用橡胶套电缆,所有施工用的照明和动力线路统一安装在一侧,采用分层架设。洞内作业地段有足够的照明,交通要道、设备集中地段设安全照明。
附:《隧道临时管线布置图》。
⑷、施工通讯
隧道内的通讯统一配置对讲机进行联络,配备足够对讲机,由施工总调度协调指挥使用。
⑸、隧道排水
Ⅰ、洞口排水
隧道施工前先作好洞口周围地表的防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流入洞内。
Ⅱ、洞内排水
进口施工为反坡排水,采用管道配合抽水机排水,每米设置一各集水坑。出口为顺坡排水,修好临时排水沟。
Ⅲ、超前钻孔探明排水
采用超前钻孔探明隧道掘进前方的地下水和工程地质情况。钻孔深度一般在15~20m的超前距离,以保证施工安全。
11、隧道弃渣
运输组织是控制隧道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出渣采用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至弃渣场。弃渣一部分可用作防护材料外,所剩部分弃于指定弃渣场内。为了防止堵塞河道沟渠,弃渣场设浆片挡墙,且挡墙基底置于稳固地基上。渣场基本平整,顶面覆盖一定厚的土层。同时作好弃渣场地的排水工作,防止弃渣堵塞河道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