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直击今日郑州排涝继续,公交恢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大炜周雅萌郑州发回)7月23日上午10点30分许,记者在现场看到,郑州受灾最严重区域——京广隧道南出口的积水已基本被清除。

京广隧道南出口,积水基本已排空

郑州市中心部分路面损毁大部分排涝车缓缓驶离,只留下一辆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为了便于操作,隧道口两侧仍拉着警戒线,不让群众靠近。多名交警分段值守,维护现场交通、保障救援秩序。   城市公共交通逐步恢复   之前记者从郑州火车站乘坐出租车前来京广隧道的路上看到,许多市民在公交站台排队等车,城市公交已经逐渐恢复运营。

市民等待公交车,路面仍存积水

上班早高峰期间,乘坐公交车者以年轻人居多。虽未下雨,但公交站台周围还是能看到不少积水,最深处漫过鞋面,不少人蹚水而行。   上了陇海高架桥后,记者看到,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甚至是步行的人比比皆是。由于是上坡路,阻力较大,还有人把包放进车篮,推着自行车走。   “没办法,高架桥下面是低洼,被前几天的暴雨给淹了,现在积水都还没排完,人只能走桥上。”司机师傅说,自己早上六点就出门跑车了,途径时远眺了一眼,隧道水深起码还有一米多。   他告诉记者,上午接的几单基本都是上班族。由于多处路面封堵,不少地方还得绕行,部分区域只能单向通行,所以行驶速度比平时慢了很多。   京广南路仍有不少人守候   “都已经消下去好多了,昨晚上淹过隧道口30多米远,今早来看,基本能看到入口了。”一位路过的老大爷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家住附近,这几天暴雨没敢出门,昨天天气好一些,路面基本干了,晚上就出门溜达看看,今天一早又到隧道这了。   “没别的,就是想看看。”说罢,他神色凝重,继续缓步朝隧道中段走去。   京广南路边上,临街的一家服装店开门了,店内没有灯光,暴雨损坏了店内的通电系统。店里还放着个塑料桶接着水。店主郑女士站在门口,直直地盯着隧道口的排水车辆,待又一辆排涝车开走,她才收回眼神。

“我看了几天了,当时看着它淹没,现在看着它复原。”雨停的第一天,家中断电断网的郑女士就赶过来开门,看看店里有没有受损,也看看街道恢复情况。   对于那天中午的“撤离”,郑女士用恐怖来形容。“刚下雨时我没出来看,等看见的时候,隧道已经没了,水漫过人行道。”   察觉形势不对,她当天中午就关门回家了,一直通过新闻了解这边的修复情况。

郑州某酒店地下停车场内一水管不停向外排水这三天,郑女士每天都站在门口   “第一天路面没水了,街道上留下些浸泡过的垃圾,‘京广南路隧道’几个字都看不全。几个排水管一直在放水,每天能排三分之一吧。”等到今天上午再看,郑女士发现,车辆、人员都撤了不少,大排水管只有一个,通行正逐渐恢复正常。   沿街店铺提供免费服务   被水长时间浸泡的人行道地砖多处凹凸不平,多了许多“眨眼石”。

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城市人行道地砖凸起路过的某小区底下车库,门口堆了一排防汛专用沙袋,一根白色的管子还在排水。沿途不少楼房的房檐管道,房檐水哗哗流入街边下水道。   隔壁的早餐店,一摞摞笼屉,热腾腾地冒着蒸汽。两个包子一碗胡辣汤,是河南的早餐标配。老板一边给顾客装包子一边说,“今天忙得很咧,前两天雨大没开门,昨天才恢复营业。”   老板虽没空   记者看到,这条街不少店铺门口都摆放了一张小桌子,免费充电、免费供水。   一位50多岁穿着荧光色作业服的大爷,终于能坐在路边上休息一会。他从六点工作,到此时坐下来已经干了3个多小时了。他的工作是负责将被水泡坏的大块沥青捣小了装车。   “好多都是大水冲过来的,忙了一早上还多得很。”大爷指着路边破损的几块沥青说道,“你看这几块,起码是从百米以外的地方冲来的。”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破碎沥青路面没聊一会,“干活了,干活了。”听到召集令的大爷立即起身拍了拍裤子,“我去干活咧!”一边说,一边大步朝前方施工地走去。   直到记者离开时,原本在隧道口的大排水管又向后移了些,排水工作仍在继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大炜周雅萌

编辑 杨韬

编审 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