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篇章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先坦然暴露年龄,我生于上个世纪60年中后期,我的青少年时代,诗人热情欢呼“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社会的主流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国家、社会、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下,我们心目中的“神”是爱因斯坦、是居里夫人、是李四光、是钱学森、是华罗庚、是陈景润…….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居里夫人#这一连串的名字中,居里夫人对我们女生来说,更有吸引力,生于一百五十多前的她,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她以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还被后世称为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她的研究和成就,年少的我们实际是懵懂的,但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厉害了,居里夫人!”
可能是因为居里夫人的潜在影响,上高中时,我们全班女生都喜欢上化学课,教化学课的也是位女老师,实验里的变化,充满了惊喜。不过,我在高二下学期时,“逆”流而动,选了文科,因为立体几何和物理实在让我头疼,每当看到我的同桌,她做着物理习题的开心劲,我是羡慕+嫉妒,这位同桌后来考上地处西南的一所知名电子工程大学去研究高尖精的雷达了,或许她心里就埋着一个居里夫人的梦!对了,那时节,在中国,有两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名字,遍传大江南北,一位是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一位是南京工学院校长韦钰。
因为近期断续的隔离,在一个倒春寒的夜晚,我看了最新拍摄的反映居里夫人一生的电影《Radioactive——放射永恒》,这令我想起了以上沉睡很久的往事。(P.S:居里夫人由在中国拥有超多粉丝的英国女演员裴淳华扮演。)
《Radioactive——放射永恒》,以倒叙的方式,通过病重几近昏迷的居里夫人的回忆和她的凌乱意识,展现了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的成长、学习、科研、婚姻、成为居里夫人、为人母、丈夫离世后短暂的一段感情生活以及她作为教授的教学工作。当然,还有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最先击中我的是开场后不久的一个特定镜头——老年居里夫人的那双手的特写,青筋突显,清瘦、苍老,与她优雅的外表是相当违和,这是一双刻着科学研究和实验操劳印迹的手。这部电影所有的内容表现,无论是翻阅资料、搅拌铀沥青、制作测量仪器,都是通过这双手去完成。
如果与正在热播的HBO年度大剧《镀金时代》中虚构的两位女主人公艾格尼丝女士和罗素夫人相比,身处同一时代的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的选择在当时实是非比寻常,她不畏艰难,凭着对科学和研究的热情,在条件简陋不堪的科研环境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对自己的身体有巨大后患的实验,最终成功发现新的化学元素,并以一人之力奠基了现代放射科学。
(注:电影截图,居里夫人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
我们为什么会要被隔离?因为“新冠”疫情突然大面积激增。新冠病毒会感染人们的肺部,导致新冠肺炎,并致人于死命。人类如何得知病毒感染了肺部?因为有X光机和其它医学仪器。通过看电影,我才知道,居里夫人,“一战”爆发后,为拯救伤病员,她愿意献出两次诺贝尔奖金质奖章,跟国家去交换,以获得移动战地X光线机制造所需的资金。与此同时,她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她的这一方法,避免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被无情地截肢。在电影中,她与她的大女儿,无畏枪弹,开着她们自制的战地X光线机,巡回在10医院,帮助战场上受伤的士兵。
于居里夫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镭的发现,打开人类治疗癌症的密码。电影中,在居里夫人的意识闪回中,一位医生开始对一个小男孩进行放射治疗的尝试。这种治疗方法,在法国,被称为居里疗法。
(注:居里夫人大女儿,她在年获得诺贝尔奖,诺二代!)
居里夫人的伟大,是因为她的研究和实验成果,至今,人类还在继续受惠于她的研究——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依然在接受放化疗!除此之外,她的伟大还在于,她无惧时代的束缚、无惧男性的挤压,心怀对科学和研究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不辞辛劳,取得非凡成就。一百多年来,她激励着无数女性以天赋+努力+勤奋,坚定地迈向科研之路或专业之路、科研或专业之人生!
图源:百科,注:历史真实图片,居里夫妇在实验室
行文到此,让我们一起回到片名,《Radioactive——放射永恒》,一个富有诗意的片名,对应着诺贝尔奖官方推特发布的一条科普公告,称居里夫人自年至年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笔记本仍具放射性,并将持续年之久。《Radioactive——放射永恒》,永恒的当然不只是指这些放射物质,永恒的也是以居里夫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心中不可遏制的探索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和信念!
(注:历史照片,居里夫人参加第一次届索维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