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路段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施工质量控

摘要:为促进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技术的发展,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调查普通路面和隧道路面两种不同环境下的路段病害,对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进行沥青路面加铺工程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加铺施工质量。

关键词:旧水泥路面;公路;隧道;沥青加铺;质量控制

0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高强度、耐磨、耐高温及造价低等特点,而在公路和隧道路面中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交通荷载和交通量的增加,水泥路面出现了各种病害,如裂缝、抗滑性能不足及板底脱空等,严重影响其服务性能,且由于施工缝的存在,车辆会出现跳车、噪声等问题。随着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等理念的深入,为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服务性能,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升级养护的研究和应用工程越来越多。沥青加铺是指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以达到环保、抗滑、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过程中,会存在普通路面和隧道路面等不同环境,因此,结合工程实例,对其不同加铺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某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车道面层厚度为24cm。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增大,在超载超限车辆反复碾压下,出现了诸多病害,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舒适性。在该公路沿线有两处隧道,洞内采用水泥路面,经多年车辆行驶及潮湿的隧道环境等作用,出现裂缝、板碎等病害,且抗滑性能逐渐衰减,已不满足相关要求,存在较大事故隐患。但由于该公路沿线普通水泥路面段和隧道段所处环境不一样,对其进行加铺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措施也不相同,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2路面状况

2.1路面破损状况

该公路车道破损状况由重至轻分别为外侧快车道、外侧快车道、外侧辅道、内侧辅道,次差率分别为41.7%,36.7%,30.6%,5.0%。隧道水泥路面破损状况相对较好,虽有裂缝和板碎等病害存在,但数量较少,整体PCI以优良为主,为“良”的比例达到76.9%,为“中”的比例为23.1%。

2.2承载力

公路外侧车道承载力较差、弯沉值较大且不够均匀。隧道内路面的弯沉值较小,表明水泥路面的承载能力较好,只是在板角处存在脱空。

2.3抗滑性能

由于车辆荷载和环境荷载等的综合作用,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下降。公路的抗滑性指数SRI评价均以“中”和“良”为主,为“良”的占比为41.2%,为“中”的占比达到了50.1%,为“次”的占比为8.7%;隧道路面抗滑性更差,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均以“中”为主,为“良”的占比仅为24.1%,为“中”的占比达到了58.1%,为“次”的占比为17.8%。

2.4接缝传荷能力

整体接缝传荷能力比较差。内外快车道的次差率为18%和21.7%,中等率为23.8%和22.5%,且内侧快车道更差。隧道水泥混凝土面板传荷能力状况很好。右幅上行与左幅下行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传荷能力等级为“优”的比例分别为95.04%和91.38%,等级为“中”的比例分别为4.96%和8.29%,左幅下行有0.43%的等级为“次”。

3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在沥青路面加铺的过程中,破碎原路面破旧板块形成小颗粒,经碾压后作为基层,再在其表面铺设沥青面层。由于板块碎石化技术对周围结构物影响较大,该方案适用于无结构物路段的沥青加铺工程。优点是旧路面破碎后可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隧道进行沥青加铺设计时应注意隧道建筑限界标准,测定原隧道内的净空高度,加铺沥青面层后应满足隧道建筑限界中净高的规范值。施工前应对原隧道水泥面层进行检查,对于破损、断板处要进行凿除和修复;对于裂缝类应进行注浆灌缝处理,处理后应复核弯沉值。作业中,若水泥板块存在脱空的情况,可采用板底注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若有错台的情况,可人工找平或机械磨平。隧道沥青加铺前应进行表面拉毛处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提升沥青面层和水泥面层的黏结性。可参照桥梁铣刨要求,鉴于抛丸在隧道内作业时粉尘较多、污染大的缺点及精铣刨的众多优点,建议采用精铣刨处治。隧道可采用ECA、SMA等薄层罩面工艺,也可采用普通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在摊铺时应注意控制施工温度、松铺厚度。隧道沥青加铺作业时宜采用一次性摊铺作业碾压成型,减少搭接缝。施工作业中,由于隧道内作业空间有限,注意控制料车的顶升高度,保护好隧道上方的照明设施和缆线等,同时检查两侧靠近检修道侧壁部分是否摊铺到位,不足处应进行人工补足,碾压时控制压路机,减少对检修道侧壁的碰撞和破坏。

3.2确保层间黏结性

由于沥青与水泥的材料性质差异,通常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黏结性较差,因而进行“白改黑”工程时,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增加层间黏结性能,防止因层间黏结性不足而导致沥青路面发生推移、拥包等病害。

3.3抑制反射裂缝

通常,水泥路面经过多年运营后会出现裂缝、板裂等病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摊铺后的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反射裂缝。因此,为保证加铺后的路面性能,施工中通常会采取措施阻止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如公路中的橡胶碎石封层和隧道黑化工程中的SAMI应力吸收层。

3.4考虑温度的影响

隧道温度一般相对稳定,普通路面存在高温和低温问题。由于温度会影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因此加铺沥青面层时需要考虑温度。公路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气温最高时沥青路面温度会达到40℃以上;隧道由于较长且封闭,其内部最高温不超过35℃。因此,进行路面改造时,隧道路面一般不考虑车辙以及温度对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而隧道外施工则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高温性能。

3.5选择合适的加铺层厚度

国外研究表明,加铺层厚度为15cm以上时可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但由于造价原因以及改造通过交通量、平整度及反射裂缝要求,最终选择了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10cm沥青混合料面层。大巴山隧道由于标高限制,考虑到造价和反射裂缝要求,选择了铣刨+SAMI应力吸收层+5cmSMA面层的处治方案。

3.6选择合适的加铺时机

由于隧道的封闭性,车辆行驶安全非常重要。一般当隧道路面出现较小却危及行驶安全的病害时,就要及时进行路面处治;隧道外的普通路面,一般出现较小病害时,基于经济性,通常只进行点对点的处治,只有当出现大面积病害时才会进行整体处治。通常进行“白改黑”工程时,隧道水泥路面状况要好于普通水泥道路。

3.7选择合适的加铺设备

水泥路面进行“白改黑”时,不仅需要用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还要对原路面进行处理,若路面状况很差,则需要大型机械进行处理。由于隧道封闭狭窄的特点,大型机械不易进入且不便施工,而室外工程则基本不受限制。

4结语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层间黏结性,阻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沥青路面加铺施工应基于实际的自然环境、交通环境和路面状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沥青加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刘锋,张葆永,等.不同养生温度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空隙分布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

[2]孙建国,李远富.基于有限元的民用跑道沥青加铺层结构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4):-.

[3]许海铭.沥青加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间力学特性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

[4]王建清.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技术研究[J].地下工程与隧道,(2):5-7,60.

[5]王之移,郝培文,刘浩.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36):35-40.

[6]朱孝笑,田莉梅.某国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加铺方案比选研究[J].公路工程,(3):-.

[7]李强,何崇宇.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施工[J].城市道桥与防洪,(6):41-4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