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既能减少道路交通隐患,又能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但维修线路长,工作量大,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交通,将道路维修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维修施工通常抢抓晴好天气,集中力量夜间施工。
夜间道路维修有哪些困难和挑战?一线维修工人工作情况如何?5月24日深夜,楚天都市报记者跟随武汉市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起,探访了江城三镇的三个维修点,见证了这些深夜作业的工作人员为了道路畅通而付出的辛苦。
汉阳国博大道全副武装为道路“治伤”
汉阳区国博大道是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重要配套道路,于年8月通车,北起于江鹦路,南止于三环线鹦鹉立交,全长米,双向六车道。
武汉市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国博大道靠近三环线,附近还有不少施工工地,每天晚上大批货车通行时,将道路部分路面严重轧坏,再加上路面基础过久、下暴雨浸泡时间长等原因,道路出现破损,影响市民车辆安全通行。
为此,该站通过前期巡查统计和市民反映,摸排到从国博大道到上桥匝道处沿线余米路段出现多处车辙、坑洞和裂缝等道路破损情况。
为维修改善该大道通行状况,武汉市城市道路维修养护管理站提前制定维修方案,与汉阳区交警部门通过协调于5月24日晚间进行道路维修。
当晚9时30分许,记者在道路维修现场看到,所有施工队员穿着制式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正开始紧锣密鼓的道路维修,为确保车辆安全有序通行,道路维修采用半幅封闭、半幅通行施工,并在沿线地带设立了交通锥形桶和临时护栏,在交管部门的支持下,还配备了两名协警人员在现场指挥交通。
现场施工方汉阳市政集团道路维修工程负责人方斌表示,从当日下午六点开始进场准备,因沿线修补点相对较多,当晚共投入人力30余人,铣刨机、洒水车、轮滑机、摊铺机、轧路机、照明车等应有尽有。因提前准备充足,再加上施工时车流量不大,现场人员分工有序,进展较快。
记者现场注意到,在对一约10平方米的破损路面上,维修前,工作人员事先使用铣刨机对破损路面进行清理,完后再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再浇洒乳化沥青,然后再进行摊铺沥青,最后再操作摊铺机将道路平整。
“摊铺沥青既要保证合适温度,同时要连续操作。”方斌说,当晚维修队员提前根据天气周密部署选在当晚,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为了降尘减少灰尘,工作中还特意准备了一台雾炮车“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截至次日5时许,国博大道沿线余米路段破损路面全部整修完毕。
武昌欢乐大道深夜作业让“门户”更顺畅
在武昌欢乐大道(杨园南路-铁机路口)段,道路多处出现局部沉陷和基础隆起,给中心城区行车市民带来视觉不适,城市窗口形象减分。
5月24日晚10时20分许,凉风微冷。记者注意到,不少工作人员脸上冒着汗,手上还不停歇地作业。施工现场,不少工作人员正手持小型水雾喷洒器在对一处约16平方米的道路进行喷洒乳化沥青。
据悉,由于涉及的施工道路为重要城市干道,白天车流量大,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通行,工程施工从夜间10时以后至次日凌晨5时间进行。
现场负责施工的武汉青山市政工程总公司现场负责人梅基兵表示,在上述全线米左右,道路共出现4个破损点,主要是前期公司通过巡查找出这些道路“病害”。为了减少施工风险,维修队员也在路段中间将道路设置为半通行状态,现场有施工应急先锋队维护交通行车秩序。
记者现场看到,沥青摊铺结束后,工作人员操作小型轧路机先沿着路缘进行平整,随后由里到内逐步推进,不到10分钟,上述破损路面整洁平整。
梅基兵事后向记者介绍,当日共投入人力20余名,机械设备6台,当晚维修的破损路面约余平方。由于组织得当,施工迅速,截至次日凌晨4点,道路维修全部完工,恢复正常交通。
汉口建设大道道路“微整形”不扰民
建设大道日常车流量大,路基平整度控制不好,就会加快道路路面的平整度衰退程度,甚至易出现安全事故。
24日晚10时50分许,记者在建设大道一处破损路面看到,该处路面正处于路中心,占地20余平方米,为当晚修补路面中最大的破损点,凹凸不平,路面有龟裂及2-3厘米下沉情况,工作人员正使用啄木鸟铲车对破损路面,采取切割修复工艺。
武汉市市政建设综合开发公司项目建设部部长刘如意表示,当晚要修补的建设大道沿线战线长,共有5处维修点,破损路面是上周发现的,主要原因是行车流量大、基层部分为稳定碎石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且铺设厚度不大等原因。
记者随后注意到,工作人员将破损路面面层破除后,清理干净,然后使用防水抗裂贴粘贴在底层接缝处,以防出现基层接缝处反射到面层,并防止上层滞水渗透入地基,再进行沥青摊铺,以此延长维修质量保修期。
刘如意告诉记者,从当晚9点开始进场做准备,9点20分开始施工。因考虑维修道路周边临近路边小区,担心噪音扰民,当晚11点前,维修队特将所有噪音相对大的工序提前完成。同时优化方案,对上述破损路面分多日修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