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后窗工作室”(id:media-fox)
文
苏惟楚
编辑
王珊
他们中,大多人前三分之二的岁月中,科技和互联网是日常生活的罕见词。但在人生的后半程,他们如坐过山车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信息迭代,与之相对的是老人的健康与活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第17辆挂着空车牌的出租车驶过,65岁的刘平望着汽车尾灯,讪讪放下手臂。北京的冬天风刮得肉疼,妻子呵着手来回跺脚,身旁是三个半人高的行李箱。
天色已暗,第分钟,刘平站在30米宽的马路中央,生生拦下第18位空车司机。如同前17位司机的理由一般,他早早从手机上接了别人的订单,但“发好心”顺他们一程。从这里到家,车行7分钟,不足3公里。
刘平发现自己被什么远远甩在后面了,不只是17辆车。车窗外,边角锐利的写字楼不断伸展着,将天空切割出新的形状;钢铁和沥青浇筑的城市里,数据和信息流淌出新的规则——显然,招手就能打车这一条早已不再适用。
像刘平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在中国有2.3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本世纪中叶,这一群体占比将增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老去。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老年人有万,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上网率在过去十年里增长了11.4%。
他们中,大多人前三分之二的岁月中,科技和互联网是日常生活的罕见词。但在人生的后半程,他们如坐过山车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信息迭代,与之相对的是老人的健康与活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景色成倍速的变化,方向盘和油门早已不由他们掌握,熟悉的一切都失控了。
云南曲靖,路边招手打车的老年人,后面墙上的广告写着“关爱老年人”。
手足无措
满街都是挂着空车牌的出租车,但招不到一辆——这样的事,刘平至少经历了两回。
他和妻子很早就知道手机可以打车的奥秘。还未退休时,公司的年轻同事会帮他们叫车。坐在办公室,手指简单地滑动替代了等车和招手。上车后,询问手机号、彼此姓氏和车牌号像是进行一次有趣的接头。但在年打不着车的那个冬夜,他们对新世界的新奇和好感被击得粉碎。
站在街头,刘平的妻子在手机下载了叫车软件,但她到底败给陌生的界面和注册流程,直到丈夫冲向马路中央。
去年冬天的另一个夜晚,新世界以另一种姿态将一位69岁的母亲拦在门槛外。那是个手掌大小的电子门锁,在近一个小时里,她低声默念,一遍遍输入数字,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她疲惫地靠在门上,将脸藏进阴影中,直到女儿下班归家。
母亲要求女儿多操作几次,为了看得更清楚,她躬下身,脸几乎贴上女儿的手背。最终,她们找到了失败的缘由,输入时,母亲的手指总不经意划过或触碰别的数字。心有余悸的她只能尽量不在家里没人时出门。
如今,手机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