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相结合关键施工

北京手足癣医院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1231/10144940.html

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

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鉴定大纲

1、鉴定项目名称

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2、鉴定组织形式

2.1鉴定形式:专家会议鉴定

2.2组织鉴定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3、鉴定内容

本次鉴定是“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通过审查项目技术资料,对“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创造性、推广性、应用效果及综合水平做出评价。

4、鉴定会议内容

4.1通过鉴定委员会名单

4.2由鉴定委员会组织鉴定,通过鉴定大纲

4.3由课题组介绍该课题的工作、研究报告

4.4文件审查与评价

4.5鉴定委员会提出意见,鉴定委员会通过意见并签字

4.6会议结束

5、技术鉴定文件

5.1鉴定大纲

5.2工作研制报告

5.3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5.4工程应用证明及经济效益分析

5.5查新报告

5.6专利、论文、工法及获奖情况

5.7附件

附件1: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工法

二、鉴定工作报告

1、项目背景

XXXX中心项目位于XXXX市黄兴路与解放路的交界,本工程集办公、酒店、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发展项目,由地下车库(负五层~负三层)、底部商业商场(负二层~地上七层)和地上两栋超高层塔楼组成。建筑面积共㎡,其中地下㎡,地上㎡,地下7层(包括2层夹层),地上7层裙楼,T1塔楼95层,T2塔楼63层,塔楼T1屋面装饰体最高点m,塔楼T2屋面装饰体最高点m。T1塔楼采用核心筒-框架-伸臂桁架-环带桁架结构体系,T2塔楼采用核心筒-框架-环带桁架结构体系,裙房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项目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湘江冲积阶地,地表标高为+45.40m,建筑设计±0.标高为+45.m,场地埋藏的地层由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沼泽相沉积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组成,地下5-13m为强透水的砂砾层,丰水期地下水位为39.88~45.01m,枯水期地下水位为31.10~37.77m。

项目基坑占地面积为9.38万㎡,开挖面积7.43万㎡,基坑周圈长m,大面开挖深度为34.5m,塔楼电梯井最大开挖最深为42.75m,地下室外墙与施工红线距离非常近(2~5m),场地内无法布置施工道路。在基坑一期施工时,为保证周边三栋既有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利用岩土体自稳坡比,坡面采用土钉喷混凝土支护保护周边结构,土体坡度约为60~70°。西侧地铁结构稍晚于地下室结构即开始施工。

图2一期开挖完成情况

总包单位进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周边建筑结构安全、施工进度与成本需要和场地平面部署等原因,相比传统“逆作法”施工技术,选择“顺逆结合”的施工工艺,解决了裙楼结构施工的一大难题。

在XXXX中心项目工程施工中,采用了“深大基坑中心岛顺作、边区双向逆作相结合施工技术”、“超高陡坡部位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结构逆作施工技术”、“复杂工况下闹市区大体量项目施工组织技术”、“基于BIM技术的顺逆结合施工技术”、“考虑高层建筑风荷载影响的边坡稳定计算分析”、“双向逆作法施工特殊工况、特殊工期要求下型钢混凝土支撑体系辅助抢工措施技术”、“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动态化设计施工技术”、“毫秒微差法爆破支撑拆除施工技术”、“加速逆作区土方暗挖施工技术”等。通过这一整套综合施工技术,充分结合了全顺作法(土方开挖快)和全逆作法(节省内支撑降低造价和工期)的优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缺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保障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其成果对于类似基坑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并且根据以上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完成专利、论文、工法等内容,形成多角度的技术交流、成果应用与技术推广。

2、项目主要研究过程

2.1调研阶段

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公司即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项进行了精心策划,对关键工艺的方案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调研,并且收集相关工程的技术资料,确定相关施工技术的研究方向。

2.2方案论证阶段

在施工技术准备阶段,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织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多个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比较论证,确定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关键施工方案的技术方案。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技术应用推广计划,为科技推广与新技术的研发、采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3实施阶段

本工程的技术研究均为了工程实践需要,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在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实施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效益,并且赢得了业主及社会各方的肯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4主要研究成果

本工程通过对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的实施,在各方面均获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仍在继续总结、完善,继续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和工法。

施工质量方面,XXXX中心项目通过开展广泛的QC质量控制活动,获得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的荣誉。

技术成果方面,总结完成了年度XX工程建设工法《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工法》。

深大基坑双向逆作法与顺作法

相结合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三、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1、深大基坑中心岛顺作、边区双向逆作相结合施工技术

1.1关键技术概况

XXXX中心项目工程基坑留土区坡度大(60-70°),工况复杂,且存在三栋既有高层建筑。若按顺作法进行施工,需增设大量内支撑,增加工程造价,且后期支撑拆除量大,对留土区结构施工造成降效,延迟结构封顶时间。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决定采用双向逆作法进行留土区结构施工,省去了内支撑及栈桥的安装、拆除的费用与工期,地上、地下部分可以同时施工,提前封顶时间。

中心岛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在留土区范围安装格构柱,再利用裙楼首层正式结构楼板作为水平对撑传力构件,保证周边既有高层结构安全。留土区地下室部分同步进行预留土台的暗挖,正负零楼板同时向上和向下施工正式结构,从而使总工期得到缩短。

图3中心岛顺作、边区双向逆作相结合

1.2关键技术的实施

(1)第一阶段:格构柱施工

中心岛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可同步插入留土区格构柱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跳挖成孔,格构柱分段安装;格构柱的长度根据结构梁板标高进行分层留置。

图4格构柱施工模拟

(2)第二阶段:栈桥施工

由于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原一期开挖时预留的出土坡道均已破除,场内交通受到严重阻碍,为满足场内运输的要求,先行施工中心岛两侧L1层楼板,利用L1层结构作为栈桥和材料堆场,缓解现场材料运输压力。并利用L1层梁板作为水平传力体系,保证周边既有高层的结构安全。

图5栈桥施工模拟

(3)第三阶段:双向逆作施工

L1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上部分按常规从下往上施工,地下部分按逆作从上往下进行施工。土方开挖从上往下进行,每开挖一层土方,施工一层正式结构,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继续开挖下一层土方。B2层以上外墙由于KV变电站影响,待B2层水平结构施工完成后,先行施工部分地下室外墙。

图6双向顺逆施工

(4)第四阶段:顺作底板、B4层

留土区逆作法施工至B3层后,将B4、B5层剩余土方一次性开挖到位,进行地下室底板、B4层结构施工。

图7底板与B4层结构施工

(5)第五阶段:地下室结构顺作

最后施工地下室外墙及结构柱等竖向结构。

图8竖向结构顺作施工

1.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技术的运用,在场地狭小的闹市区深基坑工地引入顺逆结合的工艺,可先将首层结构施工完并作为整个工程交通运输场地和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缓解施工场地狭小紧张的情况;采用正式结构作为传力对撑体系,免除了内支撑施工、拆除的费用和工期,并且保证地上地下同时施工,从而使总工期得到缩短,目前在XXXX中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超高陡坡部位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结构逆作施工技术

2.1关键技术概况

根据施工方案的选择,需利用中心岛两侧L1或B1层结构楼板形成传力堆场并作为施工栈桥。为形成该栈桥,需解决60-70°陡坡成桩、超重超长格构柱的安装、土体斜坡搭设高大支模等一系列安全、质量难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成孔、套架安装超长超重格构柱的方式,并且引入贝雷架、型钢平台体系作为超高陡坡上支模平台,规避了土体斜坡上搭设高大支模的重大安全隐患。

2.2关键技术的实施

(1)陡坡成桩

项目由于逆作区在一期施工时均预留了大量土台,土台坡度60-70°,无法采用机械成孔。

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形式,工人系安全绳的前提下,在陡坡上开挖操作平台,然后进行人工挖桩。组人工挖孔桩最大桩深达40m,孔径mm。

图9陡坡成桩及安全防护措施

图10安全绳及绳卡的使用

(2)套架安装格构柱

最长格构柱重13t、长40m,因塔吊布置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格构柱一次成形后安装就位。项目研究采用套架分段安装的方式,在桩口对格构柱进行拼接后再利用葫芦吊装到位。

图11格构柱分段安装施工

(3)牛腿焊接

格构柱安装至设计标高后,根据需施工相应梁板标高在格构柱上设置钢牛腿。

图12牛腿焊接施工

(4)贝雷架铺设

根据计算结果,在吊装区域内将架体预拼装完成,把拼装好的贝雷架整体吊装固定放在钢牛腿上。

图13贝雷架安装过程

(5)型钢平台的铺设

贝雷架上部的操作平台采用双排型钢,主钢梁采用12米或9米长QB级xx11x17焊接H型钢,次钢梁采用6米长QB级Hxx7x10热轧H型钢。个别部位的次钢梁可以采用对接,对接时可以采用对口焊接。所有逆作区的型钢均采用塔楼外框高区部位的型钢,待逆作区平台使用完成后再返厂加工使用至塔楼高区外框位置。

图14型钢平台的搭设

2.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此项技术主要包含4个部分:70°陡坡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套架辅助格构柱的安装、贝雷架平台的引入使用和型钢平台的重复利用。通过这个关键技术,本项目不仅规避了土体上陡坡超高支模的安全隐患,而且合理优化了塔吊,合理利用了塔楼部分高区的H型钢,降低了整个逆作区的施工措施费用,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3、复杂工况下闹市区大体量项目施工组织技术

3.1关键技术难点

XXXX中心项目位于XX市五一商圈,北侧为东牌楼街、西侧为黄兴路、南侧为解放西路、东侧为蔡锷中路,毗邻黄兴路步行街。通过紧密、有条不紊的施工组织,保证项目整个施工周期内的道路顺畅。

项目进场后,西侧黄兴路即开始了地铁1号线的施工,东牌楼街无法进材料车,仅蔡锷中路和解放西路可作为材料进入道路;XX市要求此地区项目材料进出仅在21:30~04:00时间段内,而解放西路为XX市有名的“酒吧一条街”,21:00以后道路非常拥堵,因此周边道路情况复杂,需要对材料进出做良好规划和管理。

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最大化的利用了地下室空间,外墙离基坑支护桩距离不足1mm,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仅3~5m;导致地下室施工阶段场地内的施工部署非常困难,在施工阶段,场地内加工场地、道路的调整与部署,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生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2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1)交通组织

1)场外交通组织。

前面已描述了周边道路情况,施工过程中仅蔡锷中路和解放西路可作为大型材料车进出道路,项目在两条道路上分别设置了两个大门。

图17现场总平面布置情况

白天,仅混凝土罐车可进出场内;夜间,增加管理人员,分时段及位置对渣土车、混凝土罐车和材料车协调通行,保证蔡锷中路和解放西路不因工地进出车而导致拥堵情况的发生。

2)场内交通组织

场内交通组织根据施工部署,分四个不同的施工阶段:利用南北坡道下基坑+基坑内道路组织阶段、南栈桥+塔楼区地下室顶板道路组织阶段、北栈桥+北侧地下室顶板道路+南北栈桥贯通施工组织阶段和利用正式坡道施工组织阶段。

①利用南北坡道下基坑+基坑内道路组织阶段

进场后利用原一期开挖预留南北下基坑坡道,作为整个场地内的材料运输主要通道,在基坑内设置道路,保证场内交通。

图18利用南北坡道下基坑+基坑内道路组织阶段

②南栈桥+塔楼区地下室顶板道路组织阶段

南栈桥施工完成后,破除北边预留坡道,进行北栈桥格构柱施工,整个场地内材料运输仅靠南栈桥及塔楼区地下室顶板道路维持,所有下基坑材料均需靠塔吊吊运。

图19南栈桥+塔楼区地下室顶板道路组织阶段

③北栈桥+北侧地下室顶板道路+南北栈桥贯通施工组织阶段

在南北栈桥都施工完成后,整个中心岛与逆作区首层楼板均已施工完成,可利用L1层楼板形成环形道路,解决场地内交通运输难题。

图20北栈桥+北侧地下室顶板道路+南北栈桥贯通施工组织阶段

④利用正式坡道施工组织阶段

在地下室正式车道陆续施工完成后,利用正式坡道分别作为地下室垂直运输道路。再分时间段对车道进行装修,保证正常的竣工交付。

图21利用正式坡道施工组织阶段

1#坡道施工完成后,利用1#坡道作为垂直运输;待逆作区部分的2#、4#坡道施工完成后,完成1#坡道建筑装饰施工;再利用3#、6#坡道作为垂直运输,完成2#、4#坡道的建筑装饰施工。通过对正式坡道的流水利用,保证地下室材料的垂直运输。

(2)场地内的布置和变换

因红线离地下室外墙较近,无法在基坑顶部布置加工厂,只有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在场地内布置加工场地,并进行动态调整。

1)地下室施工阶段

地下室施工阶段,暂缓部分结构的施工,在底板垫层上布置加工场地及材料堆场,保证整个地下室结构施工。

图22地下部分加工场地布置

2)±0.楼板施工完成后施工阶段

当±0.楼板施工完成后,在±0.楼板上布置加工厂及堆场,补做原甩项地下室结构。

图23±0.楼板上加工场地的布置

3)裙楼屋面封顶后施工阶段

裙楼屋面封顶后,在裙楼屋面上布置加工厂,加快主体结构施工速度。

图24屋面加工场地的布置

4、BIM技术辅助复杂工况下深大基坑支护工程技术

4.1关键技术产生的原因

XXXX中心项目位于XX市市中心,周边道路情况复杂,西侧临近地铁1号线施工,场地内可用地狭小,无法正常布置施工道路及加工场地。项目在投标阶段,为保证如此大体量、工况复杂的地下室施工顺利进行,采用BIM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3D建模、选择,对施工部署进行模拟、数据定量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及场地部署,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

4.2关键技术的实施

(1)对顺作、逆作法的方案模拟

项目在开工之初,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两种方案,通过BIM技术建模,对留土区的顺作、逆作方案进行模拟。

图25对两种方案进行模拟与分析

模拟后分别分析出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软件根据每项指标自动分析出的结果,给出相应评分。

图26施工方案比选结果

根据分析,最终确定采用顺逆结合的施工方案,并总结其施工优点。

图27分析得出顺逆结合施工方案的优点

(2)对施工工况的分析

利用BIM技术对逆作区的八个剖面进行施工工况分析,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

根据不同位置的施工工况不同,在3d模型中设置典型的剖面,在留土区域共设置了8个剖面。针对每个剖面结合三维模型观察,对不同的工况进行分析,作出最优的施工方案。

图28施工现场的8个典型剖面

1)以其中的3-3剖面为例,该区特点是土台留设范围广,两区之间设置临时大环撑,南侧结构B2层~L1层为溜冰场结构,存在顺作、后做和逆作三个工况交接的问题。

图-3剖面模拟施工情况

通过对现场实际施工工况1:1建模分析,发现受3-3剖面异常复杂。该部位存在利用正式坡道设置的环撑结构施工问题、因预留土台影响导致的错层施工问题、现场存在结构顺作、后作和逆作区交接的施工工况、溜冰场的结构变更导致后作区格构柱形式的变化和4#、6#坡道上下同时施工等难题,使用BIM技术辅助精确的判断施工工况、工序,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前对前置条件及相互关系进行判断,并对工人进行3D交底和模拟演示,辅助整个施工组织有序进行。

2)再以4-4剖面为例,该区域特点是该区域中心岛施工完成后南北均为留土区,为非常典型的中心岛顺逆结合施工工况。

图-4剖面模拟施工情况

对该部位提前进行施工分析,选用了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超高支模的方案,解决了逆作的一大难题。

图31模拟采用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高支模施工方案

通过BIM建模分析该剖面,提前选择各种机械的定位,保证暗挖出土;对L1层楼板提前进行相应处理,保证场平布置;不同部位的支模方式也不尽相同,L1层采用贝雷架支模体系更经济、快捷,但在部分楼层则采取在相应土台上硬化后钢管支撑更为方便,对于不同部位都能提前制订相应处理方案。

(3)对施工部署的动态调整

本工程场地紧张,对施工部署要求较高。采用BIM技术,对逆作区格构柱施工阶段、栈桥完成阶段和出土阶段进行模拟分析,对各种场平布置更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和重新规划。

图32采用BIM技术模拟各阶段施工平面布置

4.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通过采用BIM技术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工况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选择出最优方案。最终选定留土区采用“顺逆结合”的施工工艺,不仅可以解决场地狭小,操作困难的难题,同时与顺作以及塔楼施工分开施工,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

通过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施工工况进行多次模拟分析,直观、形象的将实际立体模型展示出来,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各个部位的施工进行质量、安全控制,保证施工进度。BIM技术不仅展示了带有信息的3d模型,同时通过4d模拟建造过程以及施工流程,为施工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尤其在XXXX中心这种复杂的项目上,采用BIM技术不仅完成了图纸上的立体化,更重要的是对管理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帮助,解决了人力靠思考无法想象出的问题。

5、考虑高层建筑风荷载影响的边坡稳定计算分析

5.1关键技术概况

XXXX中心项目基坑工程紧邻三幢高层建筑,高度在60~m。在边坡稳定计算中需要考虑作用在高层建筑上风荷载的不利作用,特别是在边坡上施工人工挖孔桩的工况下,扰动了预留土台,安全风险尤其突出。因此通过对高层建筑风荷载影响的边坡稳定计算分析,确保周边高层建筑物的稳定,并动态管理施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优化。

5.2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1)理论计算

基坑邻近的三幢建筑物分别为:青年公寓(19层),东港名巷(26层)和城市生活家(36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结构荷载规范》(GB59=),对它们受到的风荷载按50年重现期进行了计算。计算简图如图33.

图33邻近建筑物风荷载计算简图

进行基坑安全计算时,作了如下假定:1)假定建筑物基桩不承担风荷载;2)假定风荷载以集中力形式作用于基坑冠梁位置,大小等于风荷载得而合力。

根据计算,得到各建筑物的风荷载合力分别为:青年公寓为21.7kN/m;东港名巷为33.2kN/m;城市生活家为51.8kN/m。以上均按基坑周长取一延米计量。

在风荷载作用下,二期基坑最不利情况为:1)逆作立柱桩施工阶段;2)首层楼板浇筑后开挖基坑。本假定对于基坑支护设计是安全保守的处理方式。

在逆作立柱施工阶段,由于修坡及人工挖孔,对边坡有所扰动,会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采用同济大学的同济启明星软件进行边坡稳定计算。计算简图如图34.

图34逆作立柱桩施工时边坡计算简图

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对边坡进行土钉加固。

在首层即1F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开挖基坑,作为围护墙内支撑的1F楼板将处于最不利受荷工况。计算简图如图35所示。

在此工况下得到1F层楼面的沿周边的围压,在此围压下计算楼板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分布。如图36为采用SATWE软件得到的楼板的应力分析云图。

通过对高层建筑上风荷载的分析,向基坑边坡如何传递及该荷载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确保周边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提供数据参考,为施工方案的选择与实施提供帮助。

图F层结构受到风荷载作用的计算简图

图36考虑风荷载影响后楼板荷载的有限元分析

(2)现场处理措施

通过对高层建筑上风荷载向基坑边坡如何传递及该荷载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确保周边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提供数据参考,为施工方案的选择与实施提供帮助,并对各施工工况下的剖面提出对应处理措施。

表1相应剖面处理措施

6、特殊工况、特殊工期要求下型钢混凝土支撑体系辅助抢工措施技术

6.1关键技术概况

(1)外墙提前封闭措施技术

由于地下室B3、B2、B1层存在KV变电站及大型设备机房,为不影响整个裙楼竣工验收,逆作区B3层以上部分区域的地下室外墙需在水平结构逆作完成后提前封闭。

图38逆作区外墙分段施工示意图

图38中洋红色区域外墙受KV变电站所在位置影响,该区域分别从B2、B3层开始施工。B2层逆作结构施工完成,开始从B2层向上施工外墙,局部施工至B2M层,顺做B2M层结构,继续向下施工外墙。B3层逆作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B3层外墙;B3层以下外墙,待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顺做施工。图38中黑线区域外墙受机电库房移交时间影响,该区域从B3层开始施工,B3层逆作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B3层及上部外墙;B3层以下外墙,待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顺做施工。

(2)4#、6#坡道抢工措施技术

为满足裙楼地上部分室外工程施工,对材料堆场及加工场地进行动态调整,需提前施工地上6#坡道。采用格构柱、贝雷架型钢平台的措施,同时进行地上6#坡道、地下4#坡道和B5层土方开挖施工,保证工期节点。

(3)IVC区地上抢工措施技术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因IVC区地上结构加层变更,采用格构柱作为地上结构的竖向支撑,先行施工地上结构后可满足机电安装、幕墙施工的正常进行。

6.2关键技术的实施要点

(1)图38中洋红色线段区域外墙施工注意事项。

该区域特点:外墙与支护桩之间有约1mm间距,采用双侧支模,含B3M层,外墙分别从B2层、B3层、底板开始施工。

图41分段施工外墙施工处理节点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作B2层、B3层水平结构时,外墙与水平支撑交接部位施工暗梁,留设外墙插筋。当外墙施工至夹层,顺做夹层,再往上施工外墙。当外墙施工至B1层时,外墙钢筋穿越型钢支撑,顺做外墙。

(2)图38中黑色线段区域外墙施工注意事项

该区域特点:外墙与支护桩无间距,采用单侧支模,含B3M层,外墙分别从B3层、底板开始施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作B3层水平结构时,外墙与水平支撑交接部位施工暗梁,留设外墙插筋。当外墙施工至夹层,顺做夹层,再往上施工外墙。当外墙施工至B2层、B1层时,采用支撑回顶B2层、B1层水平结构,拆除对撑板,顺做外墙。

图42分段施工外墙施工处理节点图

(2)4#、6#坡道抢工措施技术

1)坡道部位土方开挖至坑底,施工人工挖孔桩,同时搭设B3层结构支模架。

图43人工挖孔桩施工

2)利用新增格构柱焊接牛腿,贝雷架、型钢平台搭设在L1、B3层结构及牛腿上,施工6#坡道及4#坡道B1层结构。

图44格构柱、贝雷架平台施工

3)拆除6#坡道支撑架、贝雷架、型钢平台,施工4#坡道B1层~L1层结构。

图45施工4#坡道L1层结构

(3)IVC区地上抢工措施技术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因IVC区地上结构加层变更,采用格构柱作为地上结构的竖向支撑,先行施工地上结构后可满足机电安装、幕墙施工的正常进行。

图46利用格构柱作支撑,满足结构、机电和幕墙安装需要

6.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逆作区大部分施工区域和结构变更后复杂节点处,由于工期长、节点复杂,机电安装及幕墙安装插入时间晚,不利于项目整体施工组织。若按照正常工序,需在底板完成后从下至上施工地下室外墙和所有竖向结构,工期无法满足;采用此技术后,将逆作区地下室外侧封闭时间和地上部分结构安装插入时间提前,给后续裙楼竣工交付创造了条件。

7、深大基坑逆作法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动态施工技术

7.1关键技术概况

本基坑工程所处地层为软土和软岩地层,基坑支护的水土侧压力与软土地层情况有明显不同。基坑周近环境对基坑变形十分敏感,需要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本项将研究双向逆作法下施工监测技术的内容和方法,以及信息反馈的内容和途径,其目的是确保工程施工信息的全面把握和相关措施的及时应对,根据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动态化设计与施工。

7.2关键技术的实施要点

(1)监测点的布置

1)基准网的布设、定期检测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是监测的基础和保证,基准网变形或被破坏将会对整个项目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基准轴线法,根据场地情况在基坑边线布设一基准轴线,用全站仪按二级精度要求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定期检测。沉降监测基准网在施工现场周边稳定处布置水准基点3个。

总包单位进场后,对一期基坑施工时的基准点进行了移交和复测。

2)监测点的布设

基坑支护监测点在一期施工时均已布设完成。

(2)监测等级、监测精度及坐标系统

1)监测等级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2)监测精度要求

表2一级监测等级要求

(3)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

1)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

本基坑近似长方形,水平位移监测主要采用极坐标法、后方交会、导线测量法。其中后方交会、导线测量主要用于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检查,极坐标法主要用于对监测点的观测。

2)基坑顶部的垂直位移监测

沉降监测按照基准点-沉降监测点二级布设。

(4)深层位移监测

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是观测基坑维护体系变形最直接的手段,监测孔布置在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

①测斜管在总包单位进场后已经埋设完成。

②本项目深层位移监测采用的是武汉基深CX-3C测斜仪。测量精度:±0.01mm/mm,分辨率±4s(每0.5m测一个点,仪表显示到0.01mm);系统精度:±4mm/15m,满足规范要求。

(5)锚索应力监测

1)锚索应力监测点的布设

总包进场时该监测点已布设完成。

2)锚索应力监测的方法

利用已埋设好的传感器,采用XX三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ZZX-ZH读数仪及其配套传感器(分辨率≤0.1%F·S、最大量程为6KN),对逆作人工挖孔桩施工期间的锚索进行监测。

(6)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逆作法施工期间需时时监测基坑外地下水位的情况,尤其是在汛期及雨季。

(7)支撑内力监测

在混凝土支撑梁、部分正式结构楼板与交接处,埋入型应变计进行配套监测。

图47现场施工监控测量

(8)格构柱竖向位移监测

1)格构柱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多根梁交汇处的格构柱柱上。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且不宜少于3根。

2)格构柱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同基坑顶部垂直位移监测方法一样。

7.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B1、B2、B3层地下室施工期间,主要支撑构件的轴力、及基坑周边土体的深部侧向位移进行监测,获得了施工过程中支撑构件监控截面的轴力与基坑周边的深层水平位移值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其结果表明:区域内所监测的支撑构件截面的相应轴力及基坑水平位移整体上均处于设计控制范围内,为本项目采用的深大基坑新型支护结构及“中心岛顺逆结合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安全实施与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内力变形数据。同时也证明,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在施工期间均正常稳定,采用的支护与施工技术也安全合理。并为动态化设计与施工及时提供重要参考。

图48变形监测报告及曲线分析

8、毫秒微差爆破支撑拆除施工技术

8.1关键技术概况

(1)爆破区域概况

本工程西侧最近5.7m处即为住宅楼,南侧紧邻解放西路。在T1塔楼西南侧有4道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与灌注桩组成围护体系,第1道支撑上布置混凝土栈桥板(±0.00m结构楼板),板厚mm。第2、3、4三道支撑梁均在地下室封闭空间内。

若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拆除,则切除工程量过大,施工效率低,由于处在封闭空间内和场地内道路情况,切除后材料运转非常不方便。经论证后,决定选用“毫秒微差法爆破施工技术”进行爆破拆除,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整个内支撑爆破总工程量约m3,爆破工程级别:A级。

(2)爆破技术的优越性

1)工程位于XX市繁华的步行街附近,周边人流量极大,爆破飞石控制不好将很容易引起二次伤害。

2)基坑南面距离交通繁忙的解放西路不到5m,动载大,爆破震动控制不好容易发生路面坍塌的危险。

3)内支撑爆破在该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形成有效对撑受力后进行,因此需严格控制爆破参数,避免爆渣块过大,对地下室底板破坏。

4)本工程周围环境复杂,须严格控制每次起爆药量,从而控制爆破震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确保周围建筑物结构安全。

图49被爆支撑周边情况图

8.2关键技术的实施

(1)爆破参数的选择

1)孔径d=40mm;

2)抵抗线WB。一般取WB=0.2~0.3m;

3)孔深L。以湿黄沙作堵塞材料,L=H*2/3+δ,δ为5~10cm的超深;

4)孔距a=(1.5~3)WB;

5)排距b=1.0WB;

6)单孔药量q=kaMH/n,k为炸药单耗,M为梁的宽度,n为炮孔排数。

表3爆破参数表

(2)爆破孔的布置

图50被爆体炮孔布置图

(3)装药结构

炸药选用乳化炸药,采用孔底集中装药结构,用黄沙进行堵塞。每个炮孔内装入1发MS19或MS20非电导爆管雷管,装药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51被爆体装药结构图

(4)节点处理

设计上支撑节点处结点处理:孔距、排距适当减小,单孔药量增加30~50克,全部采用孔内延期,延期顺序由外到内逐步顺延,使内排孔爆破时减小其抵抗线,布孔情况见下图示。

图52节点处理图

支撑节点的爆破是技术上的难点和重点,采用孔内延期由外向内、分层延期方法,控制炸药能量有序释放,以达到上述的爆破质量目标,经多次实践,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爆破施工流程

每道支撑爆破分预埋孔(钻孔)、清孔、爆破准备、爆破、清理五个阶段。

图53施工流程图

(6)爆破警戒方案

本次爆破工程根据下图设6个警戒点,封闭城市生活家的人员出入和解放西路的交通,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图54警戒点示意图

(7)施工要点

1)埋孔

经支撑设计单位认可后,在支撑浇捣混凝土时,按爆破设计要求插入一端封闭的纸管。

2)补孔、清孔

在爆破前对所有炮孔用压缩空气清理炮孔内杂物及水,经检查验收炮孔后对不合格的炮孔进行补钻;在此期间开始搭设防护架,并于爆破前完工验收。

3)爆前准备

召开爆破专家论证会,邀请全国爆破专家对爆破方案进行论证。召开爆破协调会,由业主、建筑公司、爆破公司、周边相关单位、公安局所辖有关部门、当地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等有关单位就本工程的爆破事宜进行磋商,落实,确定爆破的时间及警戒范围、警力配备。

4)爆破

无关人员不进入爆破施工的支撑,爆破警戒期间非爆破作业区停止施工;爆破警戒停止大约30分钟后方可继续施工;爆破警戒有爆破公司负责,公安方面配合进行交通管制及疏导。

5)爆破后清凿

每次爆破由于有少量解体不完全的混凝土需进行人工运用风镐清凿的,在爆后检查结束,解除警戒后即可进行。

6)爆破后的检查

由于爆破后的支撑及渣土内很可能尚有未爆破的炸药、雷管,处理不当会带来安全事故。这就要求一方面爆破公司派人严格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教育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按规定作业,注意安全,发现炸药、雷管及时上交爆破公司人员处理,严禁携出工地,造成社会安全隐患。

7)渣土清理、提升及外运

爆后防护架拆除后,接下来就要进行钢筋气割、渣土清理集中、提升和外运工作。渣土清理和外运工作必须精心组织,及时跟进。因为这项工作以人工为主,速度相对较慢,而钢筋、渣土不出基坑后面的工作又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工期,可根据工程进度配备垂直运输工具数量。

9、加速逆作区土方暗挖施工技术

9.1关键技术概况

XXXX中心项目在逆作区L1层楼板形成后,在L1层楼板面上设置取土口、堆土区,利用正式梁板结构设置抓斗、直接进行垂直抓取,通过场地内堆土后转外运;待正式坡道施工完成后,利用正式坡道分批运土,大大提高了出土效率,加快了出土速度。

9.2关键技术的实施

(1)设置地面堆土区

因工地位于繁华市中心,除21:30~04:00时段外无法进行场外出土,故在场内多个地方设置堆土点。

图59暗挖首层平面堆土场示意图

堆土区采用1.2米高,mm厚C30混凝土内设C16

钢筋(植筋长度mm)挡土墙。首层堆土区结构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回顶。

白天利用抓斗直接装车至渣土车,将各出土部位抓取土方倒运至堆土场自卸,再由挖掘机按堆场情况进行二次码堆。

晚上再由挖掘机二次开挖装车,集中外运,缩短渣土车装土等待时间。

(2)设置底板堆土点

除抓斗取土外,在正式坡道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地下室底板设置堆土区,将留土区的土方转运至底板结构内,再及时移交结构作业面。

(3)加快土方开挖、外运速度

根据原施工部署,土方开挖分四步进行,每步开挖标高为-9.0m,-16.0m,-24.0m,-34.5m,每步土方开挖面分别对应为B1层、B2层、B3层、底板逆作结构施工操作面。

1)加快—24.0米以上土方开挖

为了及时移交B3层及以上机电库房、变电站等结构,加快-24.0m以上土方开挖速度,截至年10月底,基坑内—24.0m以上剩余土方量约为148m,原计划日出土量为2m,实际日出土量为m,占计划量÷2×%=48%。

为了加快土方开挖速度,及时提供结构施工作业面,将日降效外运土方量m,占计划量÷2×%=52%,从陡坡上甩至基坑底部,待第四步土方开挖时,一并开挖外运,共计甩项土方量为,148×52%=76m,需进行二次开挖。

图61—24.0米以上土方开挖示意图

2)加快第四步土方开挖

留土区-24.0米~-34.5米,原留置土方量约190m,从-24.0米以上甩项土方量76m,第四步土方开挖量为266m,为了加快地下室底板、B4层结构施工,及外墙施工,最后一步土方开挖时,将日降效外运土方量m,占计划量÷2×%=52%,共266×52%=m,从留土区利用挖掘机转运至B5层结构内部,待中心岛坡道完成后采用农用车(实际运载量3~4m),通过1#坡道转运至堆土区,再集中开挖外运。

图62加快第四步土方开挖示意图

(4)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逆作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由原设计C40,提高至C45,冬期施工混凝土添加早强剂等,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作用,以达到缩短工序等待时间的作用。

(5)充分利用正式坡道内转

为了充分利用正式结构1#坡道转运,采用坡底倒土+地下装车+坡道转运方式加强场内倒土能力,新增场内日倒土量m3。

图63利用正式坡道作为运土车道

(6)人工配合土方开挖

针对IVD区、IVE区陡坡部位,B2层以下土方开挖工作面受限,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

图64人工破除底部土石方

(7)延长作业时间,减少设备降效

为了确保日均出土量,增加相关机械设备,延长设备的作业时间,土方设备均按24小时作业,因设备增加,受场地狭小的局限,相应设备的功效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环保车

环保车数量由原来的40台增加至台,原出土时间为22:00——04:00,受车辆增加场地狭小影响,环保车从20:00开始装车,至22:00整装待发,陆续外运,缩短装车时间,减少装车降效。每晚04:00以后,环保车陆续进入现场进行清洗,规范停放,为下一次装车做准备,直至06:00所有车辆停放完毕。该方案的实施,环保车的作业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延长至10小时。

2)土方开挖及转运设备

受环保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作业时间的延长,20:00~06:00期间,20:00~22:00、00:00~02:00、04:00~06:00时间段,为环保车在场内运行的高峰期,受环保车交通运行的影响,场内土方转运设备运行受限,降效明显,满负荷运转的24小时功效,产生实际功效相当于18小时。

9.3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逆作区的暗挖出土速度影响着整个逆作区的施工进度,快速的出土方式能加快主体施工速度。本项目除采用常规的抓斗垂直取土的方式外,利用底板作为堆场、正式坡道作为运输通道,解决了大部分土方开挖速度慢的难题,保证了逆作区的出土工期。

附件1: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层得以建设。而在临近已有的高层建筑范围内进行深基坑高层建筑施工。此时,对原建筑基础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既有高层周边利用岩土体自稳坡比,向坑内放坡至坑底留置土台保护既有高层,留置土台范围内结构采用逆作法。利用既有建筑一层结构先形成栈桥,地下室基础深度很大,如果采用常规的高支模方案,大部分的立杆将立在斜坡上,斜坡坡度很大,架体搭设施工难度性大,施工周期长,且每施工完一层结构后,进行土方开挖时,所有的架体都必须拆除,才不会影响土方开挖,将导致每施工一层地下室结构,就得从基础垫层面搭设一次满堂架,如此反复搭设再拆除,直至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

为了避免使用这种反复搭拆、超高、大坡度的支模架的方法,栈桥梁板施工支模架采用钢管脚手架结合贝雷架上搭设型钢平台整体施工,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节约了工期。

2特点

2.1.节省时间。采用钢管脚手架结合贝雷架上搭设型钢平台整体施工,能省去满堂架的反复拆装,又不影响土方开挖,极大地节省了工期。

2.2.节省成本。采用钢管脚手架结合贝雷架上搭设型钢平台整体施工,能省去大规模架体、人工拆装架体和人工支模的费用,节约了成本。

2.3保证了安全性。采用钢管脚手架结合贝雷架上搭设型钢平台整体施工,避免了使用超高、大坡度的支模架带来高处作业的安全隐患。

3适用范围

在为保证临近施工区域既有高层建筑基础稳定,在既有高层周边利用岩土体自稳坡比,向深基坑内放坡至坑底留置土台保护既有高层,留置土台范围内结构可采用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

4工艺原理

4.1贝雷架的组成部分:

4.1.1桁架

桁架由上、下弦杆、竖杆及斜杆焊接而成,上下弦杆的端部有阴阳接头,接头上有桁架连接销孔。

桁架的弦杆由两根槽钢(背靠背)组合而成,在下弦杆上,焊有多块带圆孔的钢板,

在上、下弦杆内有供与加强弦杆和双层桁架连接的螺栓孔,在上弦杆内还有供连接支撑架用的四个螺栓孔,其中间的两个孔是供双排或多排桁架同节间连接用的,靠两端的两个孔是跨节间连接用的。多排桁架作梁或柱使用时,必须用支撑架加固上下两节桁架的接合部。在下弦杆上,设有4块横梁垫板,其上方有凸榫,用以固定横梁在平面上的位置:在卜弦杆的端部槽钢的腹板上还设有两个椭圆孔,供连接抗风拉杆使用。

桁架竖杆均用工字钢制成,在竖杆靠下弦杆一侧开有一个方孔,它是供横梁夹具固定横梁时使用的。

4.1.2桁架连接销及保险销

桁架连接销供连接相邻两桁架用,形状如图所示。重量为3kg,在锥度一端有一个插保险

销用的小孔。

4.1.3加强弦杆

主要用来加强桁架弦杆的承载能力材料、断面与桁架上弦杆相同构造与桁架上弦杆比弦

杆螺栓孔座板与桁架弦杆上孔的座板高低位置不同外余均如图所示。

一根加强弦杆重两根弦杆螺栓与桁架弦杆相连。

4.1.4弦杆螺杆

用以加强弦杆与桁架间的连接。

4.1.5桁架螺栓

用以上下层桁架的连接,比弦杆螺栓长,它的构造均与弦杆螺栓相同。

4.2型钢平台

贝雷架上部的操作平台采用主次双排型钢,主钢梁与贝雷架的搭设必须采取固定措施,两端必须全部搭设在贝雷架上,端头适当外露,严禁悬臂长度大于2.0米。

5.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5.1格构柱接长

根据现场格构柱安装的情况,所有的格构柱都是安装至土台面,因为栈桥部位的格构柱都必须安装至梁底,为了满足单根格构柱的长细比,格构柱接长施工时,应同时进行水平系杆的连接。

系杆与格构柱节点采用型钢焊接

施工措施:

由于焊接施工时没有操作平台,可制作一轻型挂篮,挂接在格构柱上。

5.2牛腿焊接

格构柱接长至设计标高后,根据梁板标高在格构柱上设置钢牛腿。

牛腿设置原则:满足支模架荷载要求,满足支模架标高要求。

牛腿标高要求:根据支模架搭设,牛腿上部搭设1.5米高的贝雷架,贝雷架上搭设0.6米高的焊接型钢,焊接型钢上部搭设0.15米高的热轧型钢,热轧型钢上部搭设0.1米高的模板木方作为最高主梁的梁底。

5.3贝雷架铺设

贝雷架搭设前,在吊装区域内先拼装完成,把拼装好的贝雷架吊装且安放在牛腿上。

采用的贝雷架为三种长度,分别为3.0米、1.5米、1.0米,拼装时可以根据需要拼装不同的长度,两条1.0米的可以拼装成2.0米长,一条1.5米加一条1.0米,可以拼装成2.5米长,两条1.0米加一条1.5米,可以拼装成3.5米长,因此所有的贝雷架拼装的长度可以拼装成任意0.5米的倍数长度。

贝雷架的长度确定,是根据格构柱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格构柱上的牛腿外伸长度0.8米,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贝雷架搭设在牛腿上的长度,来确定贝雷架的长度,要想将整个贝雷架通长长度拼装成0.5米的倍数,那么每个牛腿最大的调节长度为0.25米。

由于牛腿位于格构柱端的固定板,伸出格构柱的长度为0.24米,为了确保贝雷架能够顺利下滑,贝雷架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最少得保持0.06米,那么贝雷架与格构柱边沿的距离最少为0.3米,最大为0.55米,由此可以得知,搭设在牛腿上的最大长度为0.5米,最小长度为0.25米,现场搭设时确保贝雷架最外排立杆位于牛腿加劲肋以内。

5.4型钢铺设

贝雷架上部的操作平台采用双排型钢,主钢梁采用12米或9米长QB级xx11x17焊接H型钢,次钢梁采用6米长QB级Hxx7x10热轧H型钢。

搭设要点:主钢梁与贝雷架的搭设必须采取固定措施,两端必须全部搭设在贝雷架上,端头适当外露,严禁悬臂长度大于2.0米,主钢梁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0米以内;次钢梁与主钢梁之间搭设也必须稳定,次钢梁端头位于主钢梁端头必须外露,外露长度大于0.1米,小于1.0米,次钢梁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2米以内。

个别部位的次钢梁可以采用对接,对接时可以采用对口焊接,也可以采用**20mm的钢板焊接在H型钢的腹板上。

所有型钢搭设的位置,必须避开牛腿固定板,且保持0.06米的距离,以满足整个架子下滑。

5.5木方、模板铺设

次钢梁搭设完成以后,栈桥梁的模板安装直接在次钢梁上搭设木方,木方间距小于0.2米,次梁有高差的部位采用木方垫高。板面模板支设,先在次钢梁上部铺设木方,木方间距小于0.2米,木方上部铺设模板,模板上部再立方木,方木间距小于0.4米,方木上部铺设板模板。

5.6防护架搭设

型钢梁搭设时完成以后,沿施工范围悬挑1.0米,且位于型钢端部以内mm焊接一条mm长二级直径25的钢筋,作为悬挑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支点,架体高于作业面1.5米,满足防护要求。

5.7防坠落拉接

为了防止贝雷架、钢牛腿变形导致操作架坠落,我们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1)钢牛腿与格构柱之间采用50T级手动葫芦连接,连接链一端必须穿透所有立板,另

一端必须穿透格构柱的中间空腔,连接链的斜向角度大于60°;

2)贝雷架的立杆端与格构柱之间采用50T级手动葫芦连接,连接链一端必须穿透所有

贝雷架立杆,另一端必须穿透格构柱的中间空腔,连接链的斜向角度大于60°。

5.8节点做法

1、系杆节点

系杆采用单根焊接H型钢,焊接在槽钢上,再将槽钢焊接在格构柱上。贝雷架施工区域,每道系杆位于牛腿下口,贴近牛腿,不影响牛腿施工为宜。

2、牛腿节点

普通牛腿采用栓接牛腿,与焊接在格构柱上的耳板通过螺栓连接。该牛腿连接部位受力点为螺栓,连接时螺栓必须紧固,避免出现螺栓受力不均匀的现象。耳板焊接时确保焊接质量,螺位置不偏移。

贝雷架搭设端位于支护桩上时,通过Z形钢牛腿安装贝雷架,Z形钢牛腿采用后植螺栓与冠梁连接。

上部后植筋螺栓必须满足拉拔要求,牛腿安装后采用双螺帽将牛腿拧紧。Z形钢牛腿下钩水平杆,应顶紧支护桩,使得上下均固定。

3、吊装孔节点

吊装孔的位置沿着贝雷架上部主梁外50mm两侧,每1米设置两个,采用直径mm的PVC管预埋,混凝土浇筑初凝后,拆除PVC管。

6.材料与设备

主要施工机具、材料一览表

7.质量控制

7.1.预制板墙质量控制

7.1.1.样板引路。在开始施工前,选择一处作为施工样板,样板施工完成并经评定合格后,方可参照进行大面积施工。

7.1.2.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不得使用强度不满足要求和锈蚀的钢材。

7.1.3.材料应分类有序堆放,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贝雷架应单层堆放,型钢不应超过2层堆放。

7.1.4.端板安装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7.1.5.制订质量日标,与安装人员进行质量交底,从而保证轻质墙板的安装施工质量,对于关键工序、连接节点。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安装。

7.1.6.严格按照墙板安装工艺标准规程操作.严格监督焊接与节点连接用量。避免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

7.1.7.组织实施和定期检查。监督施工质量及时纠正质量通病。

7.1.8.每天对施工的进度必须有详细的质量记录,每个部位安装质量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做出标示。

7.1.9.制定质量处罚措施,纠正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

7.1.10.对质量不达标班组,发出整改通知单,在规定时间内不整改或整改后不达标者,勒令停工并处罚。

墙板贝雷架与型钢平台必须横平坚直、整体稳定。

8.安全措施

8.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下颌带;酒后严禁作业,操作现场严禁吸烟。

8.2.人员应由基坑梯子处上下基坑,不得随意跳下和往下扔东西。

8.3.电动工具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作业前检查其工作性能。

8.4.振捣棒必须配备两人,一人引线,一人振捣,作业人员应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

8.5.严禁在堆放过多材料,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对施工面进行及时清理,禁止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8.6.各种材料有序使用,并做好防尘处理。

8.7.未尽事宜按照国家规范、规定及公司有关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8.8.施工时应避免人为破坏已有防水层,避免二次施工产生更多的污染和材料损耗和经济损失。

8.9.皮肤病、支气管炎病、结核病、眼病以及对沥青、橡胶刺激过敏的人员,不得参加操作。

8.10.按有关规定配给劳保用品,合理使用,接触有毒材料需戴口罩和加强通风。

8.11.操作时应注意风向,防止下风操作人员中毒、受伤。

8.12.运输线路应畅通,各项运输设施应牢固可靠,屋面孔洞及檐口应有安全措施。

8.13.材料需存放于工地范围内并由专人负责库房管理,严禁烟火并挂有醒目的警告标志和防火措施,施工前,不得拆除封条及标签。

8.14.施工现场和配料场地应通风良好,操作人员应穿软底鞋、工作服、扎紧袖口,并应配戴手套及鞋盖。涂刷处理剂和胶粘剂时,必须戴防毒口罩和防护眼镜。外露皮肤应涂擦防护膏。操作时严禁用手直接揉擦皮肤。

8.15.装卸溶剂的容器,必须配软垫,不准猛推猛撞。使用容器后,其容器盖必须及时盖严。

8.16.雨、雪、霜天应待屋面干燥后施工。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室外作业。

下班清洗工具。未用完的溶剂,必须装入容器,并将盖盖严。

9.环境措施

9.1.环境保护指标

9.1.1.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通行;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保护

9.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9.1.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每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大于吨;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和回收率达到50%;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达%;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大于50%。

9.1.4.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9.1.5.扬尘控制:现场设置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土方基础施工扬尘高度小于1.5m。结构施工及装修阶段保持现场扬尘高度不超过0.5米。运土车不能装得太满,出施工现场须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才能出施工现场。

9.1.6.噪音控制: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扰民,各施工阶段昼间噪声:土方≤75dB;打桩≤85dB;结构≤70dB;装修≤60dB;各施工阶段夜间噪声:

9.1.7.光污染:夜间的塔吊照明灯、现场照明灯照射范围不能超过施工现场,焊接钢结构是应使用帷幕遮挡,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9.1.8.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出施工现场的汽车不会引起扬尘污染,车辆不许鸣笛。

9.1.9.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减少排放总量;建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放;最大程度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9.2.环保措施

9.2.1.防止尘土和浮游粒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1.洗车池:在项目入口处建造洗车池,减少扬尘的污染。

2.临时绿化、临时覆盖也减少了粉尘污染源,从而达到了一定防止尘土

和浮游粒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3.施工期间,对于易产生灰尘的施工行为,主要采取洒水降尘、隔绝

和覆盖等方式进行控制。

4.噪音控制: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扰民,白天控制施工噪音在85分贝,晚上控制施工噪音在55分贝。

5.扬尘控制:现场设置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保持现场扬尘高度不超过1.5米。运土车不能装得太满,出施工现场须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才能出施工现场。

6.扬尘控制:现场设置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保持现场扬尘高度不超过0.5米。运土车不能装得太满,出施工现场须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才能出施工现场。

9.2.2.节能措施

1.加强水、电的日常管理,照明等耗电设备、设施应根据需求使用。如发现设备、设施的损坏,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在基础浇制时尽可能使用大容量搅拌机,以此来减少电量消耗。

2.项目部应定时统计施工用水、用电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能源的消耗状况,对存在的浪费,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废弃物的分类、储存:

1).收集箱的分类与废弃物的收集

2).堆料场的分类与废弃物的收集

3).项目部统一安排堆料场地,施工现场建立专项垃圾站存放建筑施工垃圾。废料场设置围挡,并设计标示。

4.废弃物回收:当废弃物达到一定数量,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项目部通过回收站回收再加工,不可回收的废弃物项目部负责派车到废弃物区域进行清理外运至相关环保部门集中处理,需要特殊处理的废弃物通知相关环保部门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记录和收集相关票据。

5.减少废物产生的办法:

1).利用在场地外预拌或者预制产品来代替现场制作建筑材料如预拌混凝土,钢筋、钢构件直接利用预制成型的钢筋、钢构件材料等

2).采用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3).把部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到其他工程部位如废砖、废混凝土块等用于回填、临时设施的建设中。

4).优先采用建筑减排与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5).建筑废弃物回收场地应该标准建设,防止二次污染。

6.噪音控制:严格控制施工噪音扰民,白天控制施工噪音在70分贝,晚上控制施工噪音在55分贝。

9.3.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9.3.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禁止野蛮作业。

9.3.2.施工作业垃圾及时清理、归堆,并放置在甲方指定的地点,做到工作面的工完场清,保持清洁卫生,不造成人为浪费。

9.3.3.现场电线线路不得随意乱搭乱接,电动设备必须一机一闸。

9.3.4.严禁高空抛落物料。

9.3.5.讲文明,尊敬上级.团结同事,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酗酒闹事。

9.3.6.与其它专业多协调沟通和密切配台,未经许可,不准随意乱动其它专业的物品。

9.3.7.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不随意乱涂乱画,保护好自己的成品,不损坏其它单位的物品。

9.3.8.施工材料堆放整齐,保证场地有序,道路畅通。

9.3.9.夜间作业取得许可后。严禁噪音扰良。

9.3.10.施工现场按符合防火、接触电等安全施工要求进行布置.并完善布置各种安全标识。

9.3.11.作好施工防护工作,配备配齐劳动保护用品。

9.3.12.施工现场使用的手持照明照明灯使用36v的安全灯县,夜间施工要保证允分的照明。

9.3.13.夜间施工时,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配备足够的资源,确保夜间施工顺利进行,做好夜间施工防护,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悬挂红色灯,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并安排专人看护。

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好合适的路线,防止墙板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雨天运输,应有防雨措施,运输墙板有专用的储运架,由厂家提供。施工现场卸车时,特别要注意吊卸的另一侧应及时支撑,防止墙板倾斜受损。

10.效益分析

10.1贝雷架、型钢平台效益分析

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可省去反复搭拆、超高、大坡度的支模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10.2.1.社会效益

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结构逆作法施工工法在建筑物和管线密集的地下高水位软土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对深基坑的围护变形和土体的位移、地表和管线沉降等各项指标均有严格要求。贝雷架、型钢平台辅助陡坡逆作区楼板施工工法,可节省成本与工期,有利于周围建筑的保护,无需进行满堂架搭设,安全文明施工的进行,质量容易控制,功效高,在今后遇到类似工程施工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0.3.2.节能与环保效益

此工程所运用到的型钢与贝雷架在后续施工的裙房与塔楼中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周转使用次数高,钢材可回收利用等特点,符合本工程“绿色施工”及“LEED”银奖认证要求。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