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滴落实验,到目前为止耗时94年,其意

引言

在现代社会,我们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看过或者是听说过“诺贝尔奖”,这是人们根据一位叫做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化学家及商人所签订的遗嘱,即将自己的遗产中94%的资产建立奖项,用来奖励那些为了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

事实上,从年开始,人们还设立了一份模仿诺贝尔奖所设立的“搞笑诺贝尔奖”,它看起来并没有诺贝尔奖那么“高大上”,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不同寻常的实验。

这些虽然看似是搞笑的噱头,获奖者需要自费前往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领奖,所获得的奖金仅仅只有2毛人民币,甚至奖品都只是保存不到4周就会坏掉的手工艺品。

但是为他们颁奖的人员很多都是曾经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连每年都会打扫颁奖现场的纸飞机的“清洁工”都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曾在年缺席了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现场,只因为他获得了真正诺贝尔奖。

这项所谓的“搞笑诺贝尔奖”是为了公布那些虽然看起来非常搞怪可笑,但其实有着更深层思考的科学研究,正如创办者的初心——以搞笑的研究来吸引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而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就是曾经“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沥青滴落实验。

沥青滴落实验是什么

沥青道路实验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实验了,从年一直到现在的年,这项实验持续了94年之久,并且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94年啊,这相当于是一位非常长寿的老人的年龄,足够让世界历经几度变化,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在年,一位叫做托马斯·帕内尔的大学教授为了给学生们证明——物质的性质很复杂,有些看起来是固体,却其实是粘性极高液体的观点,进行了一项过程超出他预料的实验——沥青滴落实验。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向同学们表示,沥青虽然看起来是固体,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在自然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非常缓慢的液体,只要通过实验,就能观察到它流动形成一滴的样子。

因此,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将焦油沥青的样本砸碎,并加热成为可以流动的形态,随后将它放在一个底部被封闭的玻璃漏斗中,并将玻璃罩盖在外面。

或许有人想问,把固态加热成液态,沥青自然可以流动,这项实验还有什么研究的必要呢?

其实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将沥青加热,只是为了让它回归到较为原始的阶段,而后等待了整整三年,让沥青在玻璃漏斗中经过了长久的静置,足以使它重新凝结成看似固体的样子,也就是在年才开始进行观察实验。

这一年里,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把漏斗的底部打开,并将装满了沥青的漏斗用架子拖住,下面放了一个烧杯,静静等待沥青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沥青的底部不会流动,形成滴落,则可以证明沥青是固体,但如果会呈往下滴落的形态,就表示沥青是液体。

但是令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没有想到的是,这项实验居然会进行很长的时间,从年他开始正式观察沥青滴落,到年它第1滴成功落下,期间足足花了8年的时间,他当初的学生都纷纷放弃了这项实验观察。

因为这所谓的“沥青滴落实验”只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观察实验,并不会为他们带去经验和利益,学生们自然也就对它不感兴趣了。

也正是因为沥青滴落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托马斯·帕内尔完全没有看到第1滴沥青滴落的瞬间,这也令他十分惋惜。

到了年,实验中的第2滴沥青终于即将滴落,但托马斯·帕内尔却已经去世,无缘再亲眼看见他期待的实验过程了。

托马斯·帕内尔的离世无疑使得沥青滴落实验遭到了彻底的冷落,几乎没有人想起还有这样一个实验存在,但也幸好沥青滴落实验本来就不需要人们的干预,只需要漫长的时间罢了,在此期间它还默默滴落了第3滴沥青。

直到年,和托马斯·帕内尔一样都是昆士兰大学一员的约翰·梅因斯通偶然得知了沥青滴落实验,虽然它没有一点利益价值,但约翰·梅因斯通却对这项实验十分感兴趣,并接手了它。

但是在约翰·梅因斯通继续实验的第二年期间,也就是年5月,他因为要与爱人度蜜月,没有看见第4滴沥青的滴落。

约翰·梅因斯通自然是懊悔不已,他决定下一次的滴落过程一定要亲眼见证,虽然没有天天蹲守,但还是对此抱有极大的期待。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跟他开玩笑,沥青的滴落每一次都十分巧合地与约翰·梅因斯通错过,比如在年,第6滴沥青因为节假日而无缘与约翰·梅因斯通见面,年,约翰·梅因斯通因为去了实验室外喝了杯咖啡,而再次与第7滴沥青错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约翰·梅因斯通专门购买了摄像机,打算凭借设备记录下沥青滴落的过程,弥补自己曾经的错过。

谁能想到“霉运”再次降临,恰好在第8滴沥青落下的时候,摄像机居然出了问题,没有拍摄下画面。

约翰·梅因斯通在接手沥青滴落实验,一直到年8月离开人世,这位第二代“掌门人”坚守了半个世纪,长达52年的时间,从第4滴一直到第8滴,他都没有亲眼见证。

在约翰·梅因斯通去世前,他推测第9滴沥青将会在年滴落,并由他的一位学生继承了第三代“掌门人”,代替他完成想要亲眼见到沥青滴落的遗愿。

果然,年第9滴沥青滴落,可是因为底部的烧杯已经累积了不少以前滴下的沥青,再加上漏斗的高度也不高,导致第9滴沥青并没有太多的下落空间,因此迟迟没有落下。

第三代“掌门人”认为需要更换烧杯,却不小心撞断了第9滴沥青,致使实验只能重新来过,等待第10滴沥青的重新流动。

当然,除了之外,年德国一所大学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并在年7月11日成功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沥青滴落的照片。

沥青滴落实验的意义

沥青实验之所以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其实是因为沥青的粘度实在是太大了。

就像是我们用勺子分别舀水和蜂蜜,舀了一勺水后倒掉,上面的水会慢慢往下凝聚滴落,但是将勺子舀了蜂蜜,再将其竖直起来,我们会发现勺面会被附上一层晶莹的液体,好像怎么甩都甩不干净一般。

这其实就是因为水和蜂蜜的粘度不同,常温下后者大概是水的倍,也可以说是蜂蜜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比水多了倍,所以才会很难从勺子上甩掉。

通过沥青滴落实验数据表明,沥青比蜂蜜和水的粘度更加夸张,大概是水的亿倍,可以想象它到底有多难以滴落,所以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等待它的流动。

那么这项沥青滴落实验除了证明沥青是液体,记录它的流动状态以外,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

诚然,这是一件非常耗时间,并且没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实验,以至于在这场实验开始之初,那些学生们就都失去了对它的兴趣。

它无法带来突破性的科学发现,无法得到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也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价值,甚至沥青滴落实验也只能获得“搞笑诺贝尔奖”。

但是我们一开始也有说过,搞笑诺贝尔奖并非只是它表面所展现的那样简单,获奖的虽然不是能够带给人类巨大贡献的实验,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世人对于科学的兴趣,它是对人类好奇心最大的尊重和支持,这些实验也不是全然无用的,有些在后来发现还真的有用。

就像约翰·梅因斯通曾经所说,自然的无法预测,正是科学研究的趣味所在。

科学家们进行实验研究,大多不是为了研究这项实验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利益,而是为了答疑解惑,为了证明真理。

从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开始,到约翰·梅因斯通,再到其他的科学坚守者,能够做出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只是其中的少数,更多的都是默默进行自己研究的“追求真理者”。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4年的沥青滴落实验,足够以小见大,为我们展现出了科学家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真相,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漫长而艰难的路程。

同时,科学家们严谨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眼见为实的科学态度也令我们所钦佩。

结论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严谨求真的科学家们,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进步、更加发达。沥青滴落的实验还在继续,有了现代技术设备的支持,未来的沥青必然无法再逃过人类的“追捕”,甚至在直播设备的支撑下,每一个人都能亲眼看到这一世纪性的实验。

科学家们认为这项实验还能进行百年之久,到那时,或许它将会拥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