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为全面恢复提升道路使用性能,改善市民出行环境,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完成11条市管城市道路共计约万平米大修工程,分别为四环辅路(正阳桥—南沙窝桥北)、月坛南街、月坛北街、西直门外大街辅路、白纸坊西街、农大南路、阜通西大街、阜通东大街、小屯路、南磨房路、京原路等。通过一系列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研判病害成因规划修复内容全面提升道路使用性能
为全面恢复提升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性能,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城养中心)悉心梳理每条路的不同特点,全面规划道路修护内容,包括道路路面病害的处理、路面结构的加强、车辙的预防处理、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及完善、慢行系统的梳理、检查井周边加固等,确保路况水平得到改善提升。
△图片为四环辅路(岳各庄桥—南沙窝桥)
在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城养中心对每条路不同的病害情况进行详尽调查,研判病害发展成因,采用针对性的修复措施。例如在道路车辙(车轮的压痕)治理方面,首先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发现出现车辙的位置多数在红绿灯路口、车辆出入口附近等车辆反复刹车启停区域。初步分析是由于该区域处于车辆反复刹车启停路段,车轮对路面的推揉作用加强,导致车辙的发生。再通过对病害位置及相邻无病害位置钻孔取芯,对比芯样,发现车辙主要发生在路面的中面层。通过对原路建成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由于现在的交通量已经远超原沥青路面设计交通量,并由于沥青混凝土老化、动稳定度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导致。针对这一原因,城养中心在修护过程中使用了具有高动稳定度的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确保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国家路网、管网建设不断发展升级,检查井遍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市管城市道路上的检查井由于设施老旧、车辆反复碾压,井盖伴随车辆震动致使检查井井周沥青混凝土松散碎裂,导致路面与井盖存在高差。城养中心结合本次大修工程,同步完成道路检查井加固处理座,不仅提高了行车舒适度,也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同步整治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设施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出行体验
在道路大修的同时,城养中心同步进行了慢行系统综合治理和无障碍设施完善工作,为步行、自行车出行和残障人士出行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提升出行体验。
△图片为白纸坊西街
西城区白纸坊西街大修之前,南菜园公交车站缺少人行道铺装,行人只能站在机动车道边候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安全的候车环境,城养中心结合大修工程对该位置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公交站台,解决了市民的候车问题。据统计,本次大修工程共计完成了27处公交站台改造。
△图片为西直门外大街辅路
西直门外大街辅路在此次大修后结束了无非机动车道的历史,为自行车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按照原道路规划,西直门外大街辅路为集散交通道路,其白石桥至北展东马路不设置非机动车道,过境非机动车被迫在机动车道行驶,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沿路景区的可达性。通过本次大修,城养中心对西直门外大街辅路慢行系统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通过局部压缩机动车道和适度缩减步道宽度相结合的做法,增设非机动车道,并实现了非机动车道的连贯。同时对展览馆节点交通组织进行了优化调整,做好西直门外大街辅路和北交路慢行系统的转换,全线增设非机动车指引标志标识,更好地引导市民出行。此外,因地制宜进行2处自行车后绕公交站处理,多措并举让骑行更顺畅、更安全。
△图片为月坛北街
针对有市民反映的人行步道被机动车停车占用的问题,城养中心通过增设阻车桩,协同整治停车问题,保障行人路权,倒逼机动车驾驶人停车入位,进一步保障市民的路权。
同时,在道路大修工程中,城养中心同步完善了道路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出行需求。北京目前的道路设施建设、改建年代和标准不一,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的专项设计并不多。现况有些路口行人过街距离较长,不方便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过街。为提高行人过街的便捷性、安全性,城养中心结合大修工程在具备改造条件的路口增设人行二次过街设施,共计增设人行二次过街62处。过去人行步道与道路路面存在5~10cm的高差、盲道设置不规范或未设置盲道,老人、残障人士出行比较困难。城养中心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大修工程完成人行步道端头坡化处,优化调整人行盲道处,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出行。
选用环保材料设备严控扬尘排放确保低碳施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在道路养护工程中,城养中心不断加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力度,优先选择节能环保的道路材料和机械设备,严格控制扬尘排放,达到了“低碳施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效果。
△图片为阜通东大街
据介绍,在施工过程中,城养中心要求施工单位对旧路沥青铣刨料进行回收,共回收旧料33.8万吨,并应用技术将筛选过的废旧沥青铣刨料再铺回到路面上,实现材料循环利用。同时,使用废旧橡胶制备而成的橡胶沥青防水层,可以大幅改善路面层间粘结效果和结构的抗水损害能力,降低降雨对道路的影响,减少道路病害发生几率,从而变废为宝、降低养护费用。
△图片为京原路
工程施工全过程均采用节能环保的机械设备,减少污染排放。为进一步减少路面铣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所有大修工程在铣刨过程中都增加了雾炮车,对产生的烟尘通过喷射雾化水的方式将空气中的烟尘进行“固化”,起到降尘作用;对于裸露地面使用防尘毡布全覆盖,全面降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同步建设随路管线减少“马路拉链”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
为减少“马路拉链”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城养中心与城管委、公交、热力、自来水等相关市政设施单位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在道路大修前向各部门单位通报大修计划,制订大修随路建设计划,多次召开随路管线建设协调会,共同研究、制定、调整大修方案,将地下管线随本次道路大修一并实施,确保了道路大修与随路管线的同步建设,同时加强了随路管线工程的监管,进一步提高了管线回填质量,有效减少了“马路拉链”现象。
△图片为南磨房路
同时,为保障市民出行需求,城市道路大修施工均安排在凌晨0点到5点,采用半幅路施工、半幅路导行的方式,确保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通过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了工程按期保质完工。(总台央视记者何畅)
(编辑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