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方秀美宜居的乐土,村美民富,产业兴旺;
这是一方焕发生机的热土,踔厉奋发,开拓创新;
这是一方振兴奋进的沃土,拔节生长,勇毅前行。
初冬时节,走进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一条条柏油路干净整洁,一栋栋农家房屋错落有致,一张张笑脸温暖人心,一幅幅田园图景让人心旷神怡,浓浓的美丽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白河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培育新风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激发乡村活力,稳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家庭院小改变乡村振兴大引擎
“咚咚咚,咚咚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白河村的农房改造拉开了序幕,房前屋后,工人加紧施工,干部和群众也在一旁忙个不停,现场一片火热。
“我家靠近村里的紫顶龙芽草花海景点,现在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房屋改造后,相信日子会更好!”前些天,白河村村民郎义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火速签订了旧房改造协议,决定将原本闲置在庭院中的空房改造装修成超市,既能改善居住环境,又能提升房屋利用价值,他满心欢喜。
“我们深入设计、因户制宜,免费为92户村民提供了改造图,并由村里提供免费施工服务,每户村民只需承担自家改造工程费用的5%即可。”白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周鹏告诉记者,为提升农村群众居住品质,今年6月以来,白河村创新工作思路,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项目,采取因村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等方式,在遵循民意的前提下,保留对村落文化的挖掘,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最大程度满足农户的不同需求,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农房改造项目设计图
农房改造和人居环境的提升,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白河村在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有机结合,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措施,融入产业元素,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建设,使房前屋后的闲置荒地摇身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不仅满足人居环境宜居美观的需求,而且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党建引领融进去基层治理强起来
近年来,白河村不断优化提升乡村旅游环境,持续提档升级乡村发展条件,不仅打开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也解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密码”,为村民铺设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
张顶强是土生土长的白河村村民,因为心底的一份家乡情怀,去年,一直在市区从事设计工作的他回到村里开起了餐馆,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满腔热血的张顶强发挥自己创意设计的优势,结合白河村的特色茶产业,成功研制推出多道以茶入菜的乡村特色美食,打响了餐馆的特色品牌,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往。
然而,每当谈及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张顶强都坦言,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帮助。
张顶强经营的餐馆“萨报人家”
在组织开展“美丽宜居共同缔造”过程中,白河村始终坚持发挥党建“指挥棒”作用,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综合考虑群众主体意见,带动群众主动参与,树立“美丽白河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的观念,形成友爱、和谐的新风气,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入资金余万元,群众投入资金80余万元,齐心协力完成标准化沥青公路、洒报文化广场、排洪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同时,白河村还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组织保障,落实“一宣两讲三帮”(一宣即宣讲精神;两讲即讲文明、讲新风;三帮即帮产业、帮就业、帮增收),形成“大管家+管家婆+小管家”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建立“寨老共商制”和“乡贤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形成“自家人管自家事”的村民自治模式。
白河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修建的菜园
此外,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探索形成“党建+”工作方式,通过“四强四提升”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设立村级调解中心和综合服务大厅,针对性保障群众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多方面需求,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兴旺有底气绘就未来新图景
眼下,茶园正是冬管的关键时期,在白河村亩标准化茶园里,茶农们趁着晴好天气进行除草、剪枝、松土、施肥等管护工作,为来年茶叶丰收打牢基础。
年,敬南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白河村高海拔、多云雾、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自然茶林多的资源优势,在白河村规划发展起茶产业。
通过几年的发展,白河村的茶字越写越大,茶香远飘——立足种茶制茶基础,结合产业特点及群众发展意愿,明确“茶韵布依,田园白河”的形象定位,打造了茶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链接方式,通过协调各方面社会资源,筹集金融资金余万元,助推茶产业做大做强;
在现有亩茶园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引领技术指导,采取群众投工投劳的联动模式,新建亩标准化茶园,既美化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价值增益;通过招引龙头企业整合合作社7家,统一种、管、采标准,打响了“百河茶”品牌,开发了红茶、绿茶、囍茶等系列茶产品,形成了“一品两提三联四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今年,白河村生产茶叶12吨,产值万元,带动茶农户均收入元,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自然、舒适宜居、美丽富饶的乡村振兴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雯
编辑宋 洁
二审聂 娜
三审陈俎宇